与抢黄金的中国大妈相比,中国大爷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他们身上没啥标签,也不喜欢扎堆,最多就三三两两地在小区角落里下下象棋,在离广场舞大妈不远处悄无声息地打打太极,或是在水边安静地钓鱼。
大妈和大爷的晚年生活为啥差别这么大?在抢购一线奋战的为啥永远是大妈?大爷为啥甘当大妈背后的大爷?
抢黄金的都是大妈,不仅因为天生热衷购物的女性气质使然,更因为她们掌握着家中财政大权。
2011年,汇丰发布的一份中国家庭理财报告显示,63%的中国内地女性掌握财权。而内地学者公布的数据更高:77.3%的中国内地已婚妇女掌管着家中财政大权。
从女性气质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来看,女性的生理条件天生比男性脆弱,在凭借力量、勇猛与阳刚性完成优胜劣汰的原始社会,女性就极少直接参与男性的生存竞争,而是向内施展女性所长,管理男人从外面带回的猎物。
从男人的心理出发,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让女人掌管财务,是因为男人更倾向于外出冒险,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对已有财产进行偏保守的打理,也不太擅长规避风险。
所以,这是男女性别特征长期磨合出的,最有利于保持并提升家庭财富的结果。
大爷不爱广场舞,因为他们更愿意做“男人该做的事儿”。
广场舞强调肢体语言和必要的柔韧性,被视为女性化的表现,而这些元素显然与男性气质格格不入。
绝大多数大爷对广场舞避而远之,任由老伴在夜幕下结交老姐妹去,是因为男性往往会通过与“女人堆”切割,以保持与强调自己身上的男性气质。
大爷们不好扎堆,不喜闹腾,不打探消息,偏好安静的休闲项目——在家看新闻联播,看各种球赛,到小区里找其他大爷下棋,到河边钓鱼,一坐就是一下午。
这也是男性气质的体现:男人把拥有信息与智力看成是一种等级形式,拥有较多信息与智力的男人居于等级的上层;喜欢扎堆、打探小道消息的,就会显得自己的信息拥有量及智力低人一等。而表现得安静、沉稳,也更符合男性气质的传统标签。
不过,全球大妈普遍都比大爷强势高调。在中老年女性的跨文化研究理论框架中,女人在儿女成年后,就慢慢从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约束中解脱开来,在家庭里及家庭成员中开始享有越来越多的话事权,在家庭外,也开始获得额外的成就感与认可。
即便在女性地位极低的印度,姑娘们熬到为人母,为人婆婆时,这辈子也算熬出头了,因为那时,她在家里就可以和老伴平起平坐。
社会学学者理查斯为此曾感慨:如果女人前半生像丈夫、孩子和家庭的奴隶,那么她们的后半生则像极了女王。
(微信6.19 傅二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