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

    户籍改革:一张纸将改变什么

    《 文摘报 》( 2014年06月19日   06 版)

        绑在户籍背后的福利有多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与率分别为42.75%、75.36%、21.39%、21.68%,而同期农民工参与率分别为14.3%、16.9%、8.4%、6.1%,差距明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也与农民工无缘。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认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是导致福利差异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这一体制把国民划分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两大集团,赋予二者不平等的权益,并对二者的权益制度化、固定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城乡两大人口集团之间长期形成的现实不平等仍严重存在。”

        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看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将户口与其所享有的公共产品捆绑在一起,获得某地户口才能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因此,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仅仅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而应着眼于如何分离户口与依附在户口上的权利。

        用一张纸的变化推动人的城镇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1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主要由“非户籍城市人口”的增加所推动。尽管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但户籍的城镇化却不足36%。这意味着,因为一张纸的差异,大量来自农村的人口只是常住城市,未能取得城市居民身份,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城镇化进程速度虽快,市民化进程却滞后严重。

        在王桂新看来,没有城市户籍的城市常住人口,只是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集中化、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但远未实现由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市民化过程,“在这一意义上,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还只是一种不彻底的‘半城市化’,或者说还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正常的、有质量的城市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多次表示,城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让他们变成市民。

        户籍改革的硬骨头怎么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是淡化户籍,就是把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公共品服务慢慢取消。“如果有一天,中小学教育、高考、社保、医疗等都与户籍制度脱钩了,户籍制度的改革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另外的现实是,中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放开的中小城市的城市户籍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前不久一个调查显示,我国75%以上外来打工者不愿放弃他们的农村户籍。

        因此,在郑风田看来,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户籍制度与城乡一体化联动改革。土地不能转变为财富,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一体化的阻碍之一。郑风田建议,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可以给外来人口解决户籍等相关福利,让外来人口拥有住房,而他们在原籍的土地由国家有偿收回。同时,中央可以根据收回土地的指标,给解决农民户籍的城市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

        李铁也认为,如果农村宅基地不能流转,户籍制度改革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就很难实现。此外,他表示,户籍改革实行差别化政策是必需的。“有的城市人口严重倒挂,就不可能和外来人口很少的城市使用相同政策。超大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和中小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城市的主城区和辖区也应该有所区别。

        (《光明日报》6.12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