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用诗歌的形式鞭笞过官吏贪位的现象。“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朝霞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可见白居易对退休的意义早有深刻的认识。
历史上反对官吏贪位的还有包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官僚机构空前膨胀,官制混乱。到了仁宗时期,官吏更是贪位者多,知退者少,老迈昏庸,却不告退。结果有为之士难出头,老朽官僚满朝堂,导致政治因循守旧,经济抱残守缺,财政因官俸支出造成危机。对于这些弊端,曾任仁宗朝监察长官的包拯看得一清二楚,并提出了改变这一弊端的积极意见。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屡欲改革,但终因积重难返而失败。明清两代,随着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吏治更加腐败,致仕制度已名存实亡。
那么古代的贤臣又是怎样面对致仕制度的呢?周勃有除诸吕、立文帝的大功,位居右丞相,但自知能力远不如陈平,于是谢病告退,让位于陈平。汉宣帝时疏广、疏受俱为太子师傅,在位五年,告老回乡。疏广回家,不置田产,亲朋劝他,广说:我岂不念子孙哉。家有田庐,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百姓同。再增益之,以为盈余,但教子孙懒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吾不为也。这在封建政治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对待致仕,那么在退休早已制度化的今天,我们的人民公仆更应该正确面对离退休。做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者,才更值得尊敬。一些稍有成就的人,当他到了老年期,成就已上臻限,就应该丢弃做作身段,不拘形骸,内心恬淡不依恋身外之物和名利,养成纯真的意念,旷达乐观地生活,像李白诗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心机)”;像白居易所云:“耳根听得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于国于家于己都是好事。
(今晚网 刘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