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纪念诺曼底与正确评价“二战”历史

    《 文摘报 》( 2014年06月12日   07 版)

        纪念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仪式已隆重拉开帷幕。各种形式的纪念正如火如荼地在法国展开。

        法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是独特的。戴高乐将军和主导着法国国内抵抗运动且牺牲巨大的法共,几乎是法国得以挽回荣誉和跻身战胜国行列的唯一“通行证”。而当时诺曼底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其战略意义是否能够与斯大林格勒之战甚至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相提并论,史界是有争议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在他的畅销书《第三帝国的兴亡》里甚至没有为诺曼底登陆花费太多笔墨。

        在很多“二战”史学家的眼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关键性军事失败。而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盟军开辟西线战场的重大胜利,当然值得纪念。但这一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并非那么重要。在今天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西方统领的世界舆论中,对诺曼底登陆的纪念,远超斯大林格勒,把诺曼底战役说成是“第三帝国灭亡的开端”,显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一种有意的“重新评价”。

        早在1941年9月,独力承受着希特勒投放战场几乎全部精锐兵力的苏联,就已经要求英美尽快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但却遭到明确拒绝。当时美英的借口是尚未做好军事准备,但实际上则是怀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并希望苏德两败俱伤有意拖延。事实上,正因为对英美战略决策做出了正确判断,希特勒才敢于在1942年夏季将德国在西线的几乎所有精锐部队都调至东线,意欲一举击垮苏联的军事抵抗。史学家们后来发现,当时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几艘潜水艇和几架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西线立即开战,法西斯德国垮台的日子可能会提前。

        我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总是慢了半拍甚至一拍,这正是欧美能够在世界舆论上主导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和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不惜代价也要将历史的解释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根本原因。

        (《新民周刊》2014年第22期 郑若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