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中文日。自20世纪70年代中文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以来,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的程度比过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和联合国其他正式语言相比,中文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最低。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的语言当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而中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加在一起才占1%。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看来,任何一种语言的推广都跟母语国家的地位是成正比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仍有很大的空间。
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数据显示,2013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约达到1.5亿人,这个数字仍逐年递增。
海外汉语热不断升温,这意味着中文已经成了与英语一样的国际化语言吗?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语言学家如此宣称过,但至今都未曾实现。对很多学习中文的外籍人士而言,汉字就是他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杨慧真发现,从初级班到高级班,学生是越来越少,一般到中级就止步了,中级意味着他们能日常交际对话、能看懂简单的文章,但还不足以应对报刊之类的书面材料。正如于丹所说,中文在国际化普及上是存在一些先天障碍的,即中国字是方块字,不是拼音文字。
于丹说,想要真正实现中文的国际化,首先需要的是国家尊严的上升,这是提升一国语言地位最根本的前提,其次是公共外交的推广和民间交流的扩大。
(《北京青年报》4.21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