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图书馆里还有好书吗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2日   05 版)

        令人忧虑的图书馆藏书质量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的提案是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质量的议题。

        此前,朱永新走访了几十所中小学,发现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质量非常差。他曾经在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看到这样一些书:《怎样做生意会赚钱》《赢在营销》《开公司必读》《如何练就赚钱的本事》等。

        朱永新在他的博客中贴出某省教育厅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其中竟有如下图书:《最新医院院长工作全书》《老年期内科系统疾病》《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南》等,甚至还有《两性情感话题丛书——批判情人》等“少儿不宜”的书。

        而大学图书馆似乎也并不乐观。2003年,大学扩招以来,有的学校招生人数几年内增长了几倍,主管部门要求其图书馆的藏书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四五倍。图书馆不仅要大量采购图书,以前对一些破旧过时的图书进行剔旧的工作也渐渐停止了。为了在藏书数量上达标,这些书也需要“滥竽充数”。

        曾有一所高校负责人表示,有的本科院校为达到指标,到二手书批发市场论斤整车购买,还有的从其他兄弟院校拆借。他们只管书的册数,不管这些书是否有收藏价值,是否与教育教学有关,学生们是否借阅,反正只有凑够数,才能过关。

        衡量一个图书馆最重要的标准,是它藏书的丰富性和经典性。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图书馆也成了量化考评的受害者。有专家表示,在这些为了应付领导、应付检查的评估过程当中,“读者的读书量,能够在图书馆停留多久,读者的阅读体验如何”却被关在了冷冰冰的数字报表后面。

        馆配商塑造的图书馆

        而高校扩招和图书馆评估模式,繁荣了一种新的图书商业模式——馆配市场。

        张美萍作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每天都需要根据馆配商提供的书目资料,选出适合本馆采购的图书,“每天都在采购,每天都在往外发订单”。而图书馆配书的后续工作,包括向全国各地出版社采购以及后期的入馆服务,都由馆配商来做。

        馆配商改变了图书馆的采购方式、图书分编业务流程。民营馆配商为图书馆提供包括书目数据查询、图书采配、数据加工等服务,甚至将图书馆最基本的业务,图书到图书馆后,分类、编目、加工、上架等后续服务馆配商也一并承担。

        越来越多的出版、发行单位涌入到馆配市场,新华系和民营系各占优势,几乎平分了馆配市场。馆配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纸质书馆配市场的年总额应该在110亿元,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数字。

        “招投标”存在很大问题

        朱永新在他的文章《中小学图书馆选书究竟谁说了算?》中提到,“现在经济大县一次招标图书往往五六百万元,贫困县也有几十万元,省教育厅每年图书采购则上亿元。这本是一笔特殊而重要的精神投资,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却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唐僧肉”。

        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在图书订购、招标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掌握较多的话语权,选书也有自主权。但在一些中小型图书馆,他们地位较低,话语权也不多,采取的是政府统一招标的形式。可是,上级单位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不了解图书,也不了解这个行业,认为买什么书都可以,所以完全以价格为考量因素。

        于是,全国各地的中间商、出版社各显神通,通过折扣、回扣、行贿,把盗版书、滞销书、压库书,一股脑地塞进了大大小小的图书馆。

        王民生(化名)供职于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省级图书馆。“前年,政府拨给图书馆1000万元的购书预算,其中500万由图书馆自行决定购买想进的图书。但去年全由政府招标。今年给了10万元经费让图书馆购书,可是这点钱能改变什么?作用不大。”

        而这些现象在中小学图书馆更甚。王民生说:“中小学学校的学生们忙着做功课,没时间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就会更混乱,其实,儿童图书更需要有长期研究的业内人士来把关。”

        为此,朱永新在今年两会上呼吁:身处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时代,不能再让孩子们的精神食品产生安全危机。应该把住中小学图书馆的选书、配书关,把住精神与文化的最后防线。

        (《法治周末》4.16 武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