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比”为1︰191
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官民比”高达1:26,即每26个纳税人供养1名公务员。事实上,上述说法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勤人员以及离退休干部都纳入公务员范畴,扩大了统计范围。
严格意义上说,截至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08.9万人,同时期中国内地总人口13亿5404万人,因此真正的“官民比”为1︰191。同期,这一比例在英国为1︰118,俄罗斯为1︰84.1,新加坡为1︰71.4。
具体到基层,目前中国基层公务员约占公务员总数的60%。与全国乡镇平均管辖人口1.5万相比,基层政府的规模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乡镇和街道办公务员编制在100名左右,“一岗多职”和“一员多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
理想状态下,一名基层公务员从普通办事员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也需要7年。然而在现实中,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面临三大潜在风险
调查显示,公务员群体面临三大潜在风险。
第一大风险是专业人员结构性失衡,这在基层表现得尤甚。以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为例,全国食药监系统实际拥有行政管理人员5.68万人,但技术队伍仅有3.6万人。
第二大风险是职业倦怠。调查显示,八成基层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包括身心过度劳累,对工作丧失兴趣,对自身工作能力、效率、贡献和社会价值态度消极。其原因包括个人抱负与现实情况落差,工作负荷大和内容僵化,职务晋升和薪酬激励失效。这种“负能量”不利于维护政府整体形象。
第三大风险是转型缓慢。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理念亟需淡化管理控制,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德能勤绩廉”等素质。
(《瞭望》2014年第15期 胡颖廉 叶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