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10日 星期四

    当“反服贸”成为一个借口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10日   01 版)

      占领“立法院”两周以来,台湾学生的诉求从最开始的“反黑箱操作”到“重审服贸”,再到“退回服贸协议”“建立两岸协议监督机制”,然后是“反马英九”。

      “实际上,这起运动根本不是贸易问题,而是政治事件。”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说。

      “服贸协议”的全称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协议明确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大陆对台开放共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条。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指出,在台湾64项市场开放的承诺中,有27项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专案是已经有了,反倒是大陆不计较台湾的不对称待遇,仍给予台湾80项高于WTO的开放承诺,是立足于对台“让利”的思维。

      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炳忠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服贸协议”根本搞不清楚,只是通过“懒人包”获得了一些信息。“懒人包”也称作“新闻懒人包”,它是帮助普通人用最短时间,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核心问题的一种网络传播文体。国民党前“立委”邱毅表示,“懒人包”的执笔者多是民进党御用学者,他们作的很多诠释是夸大、扭曲甚至是错误的。

      3月31日,台湾一项民调公布,在台湾经济学专家和教授中,九成赞成服贸,而13位大学经济系主任中,更是有12人支持服贸。“这次‘反服贸’运动比较活跃的人中,几乎没有研究两岸关系的人,甚至包括绿营的研究两岸关系的人,都没有站出来。”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刘相平说。

      刘相平表示,在台面上活动的,基本上都是政治和法律界人士,或社会学专业的,都不是两岸关系和经济界的内行人士,“从经济层面反对‘服贸协议’的台湾人士,极少”。

      台湾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此前曾表示,“服贸协议”将使台湾服务业新增1.2万个就业岗位,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零售和仓储业。

      在参加这次“反服贸”运动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将来找不到工作,或者起薪太低。据媒体报道,近十年,台湾经济持续疲软,产业外移,大学生实际薪水连年倒退,目前毕业起薪不足5000元人民币,这使得台湾年轻人对政府执政情况普遍不满。

      然而,“反服贸”真的能增加大学生的福社吗?《中国时报》一名分析员分析,服贸协议只允许大陆在台湾投资,不允许大陆劳工来台。因此,大学生们所担忧的“失去工作机会”并不存在,更值得担忧的是台湾经济的未来。

      苏家鼎在台湾开了家“智仁心理咨询室”。他觉得,学生们不满时局,表达诉求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被党派斗争所利用,苏家鼎说,“一些人总提到当年如何好,总把自己跟韩国和新加坡,还有大陆朋友相比,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好,但现实正相反,你说能不焦虑吗?”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台湾GDP初值14.56万亿新台币,同比实际增长2.1%。虽然保“二”成功,但是2014年台湾经济前景依然堪忧。

      “中产阶层不是反服贸的主力,我的很多病人与客户都是中产阶层,甚至上流阶层,他们也焦虑,需要定期调节心态,但他们没有焦虑到走上街头。”苏家鼎认为,反服贸已经变了味道。

      (《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第12期 徐方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