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提出三项举措,以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规模,今年比去年增加10%。
这些举措不改变现有招生名额分配格局,都是单独报名、单独录取,不侵占原来学生的利益。但“增量改革”毕竟不能无限制扩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承认,这些举措是“对特殊群体的关照,达到一定数量后,不会一直增加下去”。
城乡之间的差别、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各地财力差异而导致教育投入差别,这些因素也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短时间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教育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这个维度看,农村基础教育的机会公平有较大的改善,例如上学难问题的缓解;但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却有恶化趋势。这有赖于改革现有的不合理制度。
例如,改变目前以县级财政为主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机制,因为每个县的财力差别很大,可以改为省级财政统筹,对于不发达地区,更要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师资,大幅提高农村师资的薪酬待遇,至少保证农村师资的薪酬待遇不低于城市,这既是对农村教师辛勤工作的肯定,也增加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与城市人口子女一样的基础教育,逐渐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从而使更多农村学生受益。
(《中国青年报》4.2 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