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我的河山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15日   08 版)

        看,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自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历时8年,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206名将军壮烈殉国,4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共计321.1419万名官兵壮烈牺牲。

        戴安澜:缅甸战场上浴血抗战

        戴安澜1904年生于安徽无为,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人称“海鸥将军”。他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大小战役无数,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戴安澜的第200师前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装备精良,改编后成为我国首个机械化师。1939年,戴安澜接替杜聿明担任第200师师长,之后一度在昆仑山大捷中大败日军第5师团21旅团,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

        第200师在缅甸战场上打过两次胜仗,其中一场是发生在入缅之初的同古战役,另一场则是奉命撤退时的棠吉战役。在这两场激烈的战斗中,坚不可摧的第200师给盟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2年3月19日,同古战役爆发,一路长驱直入的日军以为中国远征军像英军一样不堪一击,没想到在这里遭遇第200师长达12天的顽强阻击。在这场登陆缅甸以来最大规模的战斗中,日军死伤5000余人。

        1942年,在日军调离西线部队、企图集中兵力围歼东线中国远征军的情况下,戴安澜带领他的机械化师,在位于缅甸北部的棠吉打出了漂亮一战。

        棠吉西临黑河,东傍高山,有公路连接北面的腊戍和南面的同古,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蒋介石对这一战事十分关注,并于4月5日上午乘飞机抵达远征军前线指挥部,命令戴安澜率第200师收复棠吉。

        4月24日拂晓,第200师官兵向棠吉发起猛攻,遭到日军顽强阻击。随后,戴安澜命令所部集中火力,强行拿下棠吉西侧的敌军警戒阵地,获得了局部胜利。但此时整个战局的溃败已经无法阻止,就在第200师收复棠吉的同时,日军派出一支秘密部队,穿越缅泰边境的原始森林,占领了腊戍、密支那等地,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唯一通道。

        在军长杜聿明的命令下,戴安澜不得不放弃刚刚得手的棠吉,率领所部6,200多名官兵向北突围。5月18日夜,第200师在穿越胡康河谷时,突然遭到日军装甲部队的猛烈攻击。在激战中,戴安澜亲自率领599团向敌后迂回,打算发动反击,不幸被日军机枪射中。

        1942年5月26日17时,第200师转移到瑞丽江畔的茅邦镇,戴安澜将军再也无法支撑,为国捐躯,他用尽最后一滴热血,书写了中国远征军浴血抗战的故事。

        蒋百里:最早提出持久战的儒将

        1937年8月,中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扬言三月亡华,速战速决。但是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把日本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沼之中。那么抗战后,第一次明确提出“打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是谁呢?他就是一代儒将蒋百里。他在1937年初就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日后白崇禧、毛泽东等人抗战军事理论中都有蒋百里思想的影子。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10月13日生于浙江海宁硖石。1901年留学日本,初级军事学堂毕业后进士官学校。1906年毕业时,日本天皇赐刀给步兵科毕业生中的第一名,结果蒋百里夺得了这个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了中国。据说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天皇的佩刀又被中国人赢得。

        《国防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国防理论著作,是蒋百里将军在1937年所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部著作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蒋百里提出了三大观点,在抗战中居然奇迹般地一一得到验证。

        第一,不畏鲸吞,只怕蚕食,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让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斗力;第二,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迫使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山地与湖沼的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进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是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至于中国完全可以实施持久战的理由,蒋百里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只要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来说,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后来的中日战争态势轨迹,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这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

        此外,蒋百里将军还以弱国之使的身份,多次出使西方,成功地为当时的民国政府争取了较大的国际空间和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抗日的进程,写就了不朽的外交传奇。

        回国后,蒋百里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938年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授蒋百里为陆军上将。虽然他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但是他作为中国军事学巨擘,足以成为世界军事星空中的一颗恒星。

        仵德厚:台儿庄杀出的“民族之光”

        1910年,仵德厚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十多岁时,正在求学的仵德厚为减轻家中负担,考入了冯玉祥在陕西开设的学兵团。毕业后,他追随冯玉祥加入西北军,参加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其中最为辉煌、最为难忘的当然要数台儿庄战役了。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地处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又扼守着大运河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日军围攻徐州的必争之地。

        1938年3月23日,日军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进逼,并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二集团军31师展开激战。

        3月26日,时任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接到增援命令后,立即率所部官兵乘船渡过台儿庄附近的运河,抵达31师师长池峰城设立的指挥所。随后,3营开始在运河沿岸构建工事,以此固守台儿庄。

        仵德厚率部坚守3天后,果断命令所部占领城内制高点,利用迫击炮轰炸城下日军的交通壕,并在城墙上部署了两挺重机枪,阻击城外日军援军。之后,敢死队员在火力掩护下,向日军最后的据点发起冲锋。

        敢死队员人人当先,搭人梯爬上日军据守的围墙,用手榴弹和轻机枪一起开火,与日军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仵德厚手下先后有6名连长、排长为国捐躯。仵德厚亲自手挥大刀,带着敢死队员们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歼灭了据点内的全部日军。

        台儿庄战役历时半个月,中国军队先后投入参战部队4.6万人,付出伤亡、失踪7,500多人的代价,换来歼敌1万余人的战果。此次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叫嚣,大大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9年国共内战中,仵德厚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75年,毛泽东签署“凡在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65岁的仵德厚再次踏上故土,从学着放羊、种地开始,做回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甚至有时还去村办砖厂做工养家。

        2007年,这位台儿庄战役中居功至伟的指挥官与世长辞,历史的车轮继续缓缓前进,但是仵德厚在抗战中挥舞大刀、浴血抗敌的故事,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牢记。

        邱清泉:既是“疯子”又是“诗人”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这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诗篇,出自抗战时期人称“邱疯子”的国民党二级上将邱清泉。这首诗在昆仑关大捷之后激荡人心,广为流传。即使在今天读起,依旧可以想象出这位年轻将军彼时彼地的意气风发。

        1902年1月27日,邱清泉出生于浙江永嘉蒲州乡(现温州市龙湾区蒲州镇),原名青钱,字雨庵。由于他平日独来独往,指挥风格颇为大胆,上了前线极其拼命,加之其在昆仑关大捷有着勇猛无畏的表现,杜聿明笑称他为“邱疯子”,其他国民党将领也纷纷以此名呼之。

        1939年11月,日军从广西钦州湾登陆,并连续攻陷南宁、昆仑关等地,柳州、桂林告急。邱清泉接到命令,迅速率部开赴既定阵地,并于12月16日在日军之前抢先到达昆仑关以南的五塘,接着又果断下令对日军发动突袭,一举收复六塘,截断了日军的退路。经过多日的浴血奋战,邱清泉部歼灭日军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击毙日军第5师团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缴获辎重车辆、轻重武器无数。狼狈不堪的日军在战记里感叹道:“在此地带之上,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战后,居功至伟的邱清泉升任第5军副军长,并被国民政府授予四等宝鼎勋章。

        1944年,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从印度第二次进入缅甸作战。9月上旬,邱清泉奉命率部增援龙陵,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兵力损伤,邱清泉通过研究,决定采取“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的战术,并事先放出消息,让龙陵城日军未战先乱。在随后的战斗中,邱清泉亲自督战,派出奇兵迂回滇缅公路,截断日军退路,并将公路上的日军切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龙陵日军见大势已去,被迫弃城仓皇逃跑。

        11月3日,第5军占领龙陵,随后在邱清泉的指挥下,沿缅滇公路继续推进,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最终打通了滇缅公路这一西南交通线。由于此战的出色表现,邱清泉获得美国的“总统自由奖章”。

        纵然如此,在国共内战中,邱清泉还是深陷在了人民战争的泥沼之中。1949年1月10日,突围无望的邱清泉在淮海战役中举枪自杀,时年47岁。

        (《中华读书报》2.26 陈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