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临终关怀医院为何难建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15日   01 版)

        一边是居民反对临终医院建在社区附近,而另一边,家有病患的市民深陷重病病人无处可去的困境。

        上海市浦东新区千年古镇新场,近日不甚宁静。有业主形容,即将在离自家小区仅一街之隔的地方破土动工的一家“临终医院”,就像是要给她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就在一个月之前,黄浦江对面的杨浦区也发生了居民反对在小区附近建设大型临终关怀医院的事件。

        2012年2月27日,上海市民秦岭在微博上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写了一封公开信,诉说自己患癌症晚期的父亲在求医过程中屡次遭拒的经历。两天后,俞正声给秦岭回信说:“我们大家会尽力帮助你……特别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

        在此之后,上海率先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临终关怀科(病房),开展居家和社区舒缓疗护。去年,又着手拟制上海市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事业八年规划(2013-2020)。

        居民难以接受

        不久前,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万科清林径小区的业主徐女士偶然在网上发现,“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将搬迁到自己所住小区旁边并扩建,所占面积达到67520平方米。

        官方网站上介绍:“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为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医院搬迁后,床位将从现有的400张增加到1000张。瞬间,业主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

        多名业主表示,他们不反对建设临终关怀医院,但坚决抵制建在如此靠近小区的地方,“这不符合中国的民俗”。徐女士说,“临终关怀医院不该建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而且,医院规划地块不仅紧邻居民小区,还挨着幼儿园和在建的小学,将来我们的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这样的地方,真的难以想象……”

        还有业主称,要建“临终医院”的消息已经影响到了周边商圈的建设,对自己房屋将来的价格也肯定有影响。尤为令他们气愤的是,他们作为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却没有一人知情,“从来没有业主接到任何调查问卷、情况咨询、听证会邀请”。

        被误解的老年医院

        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实情如何?2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宣桥镇张家桥的医院一探究竟。

        记者走进老年医院大门,迎面可见一个小小的庭院,亭台花草,可闻鸟鸣,不时能碰到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的老人。几栋病房紧挨着矗立,外墙统一刷成淡黄色。走进病区,病房里的老人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和旁人聊天;活动室里还有人在打麻将。除了偶尔能听到老人的咳嗽外,其他区域都比较安静。

        提及“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该院院长顾伟民马上摇头说:“我们是全国首家老年护理医院。”他介绍,医院现有400张床位,以收治老年病患者为主,主要包括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等;另外医院还开展老年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服务。他说:“你也能看到,我们医院建筑年代久远,占地面积小,交通不便,跟不上不断增长的患者需求,确实也需要搬迁和扩建。”

        顾伟民称,至于临终关怀,这只是医院提供服务的很小一部分。他说,医院为临终关怀预留了6张床位,而实际投入使用的只有1张;近两年里,使用该床位的为13人次。“绝对不是像有些业主想象的那样,400张全都是临终关怀床位。”

        他说,医院里并没有专门的临终关怀床位,当确实有病人需要该服务时,医院是把原来普通病房里的4张床减至1张,并配上沙发、冰箱、饮水机等,让病人入住,门口挂上的是“安宁室”或者“宁静室”的牌子。“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高级病房,但我们的收费是和普通病房一样的。”

        顾伟民说,对他们来说,目前不可能将临终关怀扩展到很大规模,因为这项服务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公益性质,目前的政策对医院和患者在相关资源上都没有优惠,而医院的投入是很多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没办法惠及更多人。顾伟民推测,将来的“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可能会改为综合医院,以康复为主。

        公众为何如此恐惧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师刘勇认为,中国人对于死亡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死是不吉利的,比如尸体、鬼等等都属于此类;但另一方面我们又非常敬畏死者。“认为死者亡灵具有特殊的能力,可以对生者造成影响。”

        成立于1987年、业界普遍认可的“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是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院长李松堂说:“我们现在对孩子投入很多,而对老人的关爱不够。”

        李松堂说,在松堂医院27年的历史中曾经搬迁过7次,其中4次都是因为居民的抵制。尤其是1992年的第一次搬迁,医院计划从香山搬往地处三环的城区,但由于居民对临终关怀的不理解,强烈阻挠搬迁,致使医院的老人们露宿街头长达4小时。医院员工流着眼泪,无奈地带着所有老人回到香山。

        关于临终关怀医院的选址原则也一直存在争议。复旦大学的傅华提出,从资源集中优化的原则而言,应当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建立专门的、形成规模的临终关怀医院。刘勇则认为,临终关怀服务分散在社区和街道、靠近居民区,更有利于老人就近得到服务和家属的探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