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吐槽的年三十不是春晚
没吐槽的年三十不是春晚
春晚收官,吐槽开始:
“李咏真该晚一年走,可惜那么一张生肖脸,没他领舞的万马奔腾仿真度太差。”
“看小彩旗不是心疼而是焦虑啊,微博上说不转不是中国人那都是大V骗人的。”
“上一年蔡明还跳舞,今年坐轮椅了,证明跳广场舞是没有好下场的。”
最近十余年,吐槽春晚,已成为春晚的一部分。在“春晚”尚未鸣锣开场之前,坊间的吐槽已经遍布网络。对于语言类节目缩减至五个,有人斥“干脆开演唱会吧”,有人念叨“赵本山也没有上,今年饺子蘸酱油吃都没味道”。
冯小刚自知不妙,提前慨叹,“明眼人都知道,你干这个事肯定是挨骂的一件事。”
说这话的冯小刚,其实心里也明白,央视春晚是骂不倒的,它一直坚挺,传播地区不断扩张。2009年香港亚视应市场需求引进了央视春晚,引起过不少争议。有香港商人称,能从春晚上补习不少东西,方便节后跟内地商人谈生意。不少台湾观众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收看春晚。
一组数字显示:2012年央视春晚总收视率为32.75%,吸引大概7.7亿观众收看,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两倍,于当年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期间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
在全球华人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吃过团圆饭,共赏一档综艺节目,享受节日的氛围,它不仅是一家人的团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家国情怀。舆论场中的发声者,也只不过是人群之中的少数,沉默的大多数们,更懂得春晚的意义,春节的意义——年照样过,生活依旧。
(新浪博客1.31 梁石川 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