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台湾老师讲国学

    《 文摘报 》( 2014年01月04日   08 版)

        提要:

        12月15日,来自台湾的国学教师易理玉走进首都师大附属丽泽中学高一(2)班,为同学们讲授了《论士与君子》一课。他从孔门十大弟子中的子贡讲起,延伸到司马迁《史记》中对子贡的描写,再到孔门弟子曾子,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君子”与“士”之间分界在哪里 

        今天要跟大家聊《论语》,讲《论士与君子》。我们知道,与君子相反的是小人。出尔反尔、狡诈、狡猾、器量浅狭、心胸狭隘,是小人的个性。

        如果拿小人定义,只要不符合小人的条件就算君子。现在就有一个灰色的模糊地带,就是“士”。什么是“士”呢?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批人,他们有知识、有水准,也享受国家的俸禄。他们“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他们有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他们即是士。

        孔老夫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开展了平民教育。他觉得不要只有自己拥有知识的宝藏。于是社会上大量地产生了“士”。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出来了,需要一个更高的标准,这标准就是君子。西方人把“士”认定为知识分子。但当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个君子?

        有文化不等同于是君子。“士”假设不等同于君子,这中间还少了什么元素。什么元素可以构成知识分子升格而变成所谓君子?

        在认识君子之前,我们先回归到“士”的角度。这样就可以理清“士”和“君子”之间的界分到底在哪里。

        子贡问士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是孔门弟子当中最有钱的一个人。有一天他问老师,怎么样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孔老夫子回答他:男儿志在四方,必须要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做什么事情都是为“大我”在做的。

        孔子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子贡最大的特色是很会说话。太史公司马迁在写《仲尼弟子列传》中写了这几句话:“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我觉得司马迁好厉害,你看他写的,存、乱、破、强、霸,五个国家的变化,都因为子贡。在他雄辩滔滔的过程当中,你知道他是出使于外的,所以好像老师很早以前就知道:子贡啊,你不可一世哦,你将来必定是块料。所以他说这番话,是在预告他必须要“行己有耻”,以最高的羞耻心作为标准,出使各国的时候要“使命必达”。

        懂得权宜之道、因时制宜

        再看下面:“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你能不能够做到左邻右舍、街坊邻居都说:“Good job!好孩子!”你有没有机会被选为班上的模范生、全校的模范生?这句讲的就是你能不能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大团体当中得到一种肯定。

        再来到了第三个阶段“言必信,行必果”。可是后来孔老夫子却说了一句话:“硁硁然小人哉。”这样的人勉强也算是个知识分子。“硁硁然”指“小石坚确的样子;这里形容其能坚正自守,但尚不能衡量轻重、通权达变”。小人指“器量浅狭的人”。能固守但不能变通的小人勉强称为知识分子。

        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尾生,尾生之信有没有听过?尾生跟女朋友约好在桥底下见面,等了半天,女孩子仿佛忘了或者迟到了。大水来,尾生就抱着柱子等,等了半天女朋友还是没来,水势越长越高,最后尾生就怎么了?就被冲走淹死了!所以为了守一个“信”字,把自己的生命赔上是不值得的。必须要懂得通权达变,所以孔老夫子觉得很多事情是必须要因时制宜的。

        孟子称孔老夫子是“圣之时者也”、“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所以孟子称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最懂得时局的。

        推己及人之道

        讲到这里,我们可爱的子贡看到这三点,想一想自己好像都有待斟酌。于是他才问了下一句,他说:老师,请问现在的从政者怎么样?孔老夫子说了:“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什么叫做斗筲?斗是量米的东西,筲有点像现在一种拎的东西。斗筲这样一斗一斗、一升一升地量,请问大还是小?当然小啊,那你觉得它小是小什么?肚量小、知识少,或是见识不够远大,胸襟气度都不够大。

        今天我们读书,不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漂亮的装饰品而已,你还必须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懂得推己及人之道,要推出去。所以他讲到你必须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孔颜之乐

        孔老夫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一则真正的重点在“道”字。为什么孔老夫子要从“恶衣恶食”来谈道呢?我们可能常说,没钱的人会去买五袋苹果,有钱的人买苹果五代,有钱和没钱之间哪里是靠外在的物质去做断定的,我们要看的是心灵的财富,看你内在到底是怎样看待自己人生的价值。

        孔老夫子在称赞他最心爱的学生颜回的时候怎么说: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人家都要抗议了,你看他住的是什么,在陋巷,违章建筑矣,这样一个情况下他还“穷开心”。我记得台湾有一年某一所学校研究所的考题就是引用了这两句,请问孔孟之乐到底乐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个字:“道”,四个字就是“安贫乐道”。当你内心有这种正道在的时候,你才懂得什么能够让你好好地坚持下去。

        孔老夫子在讲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他隐隐约约中已经把一些东西勾勒出来了。今天当我内心有一股道,我想要坚持下去的时候,我可能需要一些条件、一些特质,这条件和特质是什么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必须要具备哪些人格特质?弘毅、仁、任。

        弘毅,要怎样去恢宏、去坚毅地走下去。这里由弘毅讲到所谓的任重而道远,你必须要把自己内在的一股气撑持住。前进的力量是你内在的原动力,是你鼓舞自己的,不是别人施加在你身上的。透过这个你发现要走的道路好远啊,而在要走的道路很远前,肩负的责任很重。

        此外,作为士,还要有仁爱之心。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仁”字,所以假设今天没有爱,一切枉然。当然,首先更核心的是,你要先学会爱自己,当你爱自己之后你才会去爱别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好好地爱,一切都是侈言。

        君子的人格涵养与影响力

        名垂青史的人孔老夫子把他们定位为君子。君子是一种人格的涵养,人格的养成。其次就是影响力,今天我们谈影响力,如果我影响的是当代的话,充其量只是一位“名家”,是在当代有名的一位大师。可是如果影响及后世,就成为所谓的“大家”,才真正成为所谓的大家风范、超级大师。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一个君子正面的影响力,就不会去要求自己我今天只是考试考高分、挤进一流的大学,而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期许,期许自己有朝一日,不敢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起码你知道,大大小小我可以对别人产生这么一点点的影响力,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竖起自己的脊梁骨来,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

        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而充实自己好不好?今天我上课就上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北京青年报》2013.12.31崔莹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