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文艺”俄罗斯

    《 文摘报 》( 2013年12月31日   07 版)

      傍晚,莫斯科大学南面的主干道两侧已经亮起灯盏,一座灯光透亮的圆形玻璃建筑引人注目。这里是俄罗斯国立大马戏团的演出厅。一队表情稚嫩的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马戏团,他们像所有人一样,寄存外套、按票面信息找位置、就坐。

      在莫斯科,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定期带着孩子来看大马戏团的表演,他们觉得带孩子看场马戏一举多得。现场演出让孩子们不用每晚守在电视面前,还能和其他孩子一起来场“社交”;家长们也得以在精彩的表演中释放一下白天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孩子们伴着表演和音乐随全场观众击掌打节奏,节奏感自然增强;表演展示的色彩搭配和技巧组合,也开启了孩子童年最早的审美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全俄最高水准的马戏演出“好看不贵”,最便宜的票价约合人民币60元,最贵的也不超过500元,相比莫斯科每月将近万元人民币的人均工资,的确划算。

      同样是傍晚时分,俄罗斯主要城市圣彼得堡华灯初上。著名的玛丽娜剧院门前人头攒动。一位老年绅士穿着笔挺的西装,系着领结,缓慢地向入口处踱步;他的女伴同样头发花白,一袭庄重的晚礼服。

      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在乐队奏出的序曲中开幕,演员或轻歌曼舞、或热情奔放。一对俄罗斯年轻情侣坐在剧场最高层侧面的包厢里,这里是票价最便宜、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传统的艺术带给人一种庄严感——它们是赏心悦目的艺术,也代表了对传统的尊重。当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或许同样去看过莫斯科马戏团的演出,在那里他们理解了艺术的意义,在这里他们又让艺术传统在心中生发新芽。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像那对老人一样,坚持穿着礼服再次来到这里观看传统的芭蕾舞剧;或者当他们走出国门,会更深切地理解尊重异域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也是俄罗斯的别样之美。

      (《环球》2013年第23期 宿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