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从会计岗位上退休后,就有不少熟人来游说她买保险、保健品、银行理财产品等,或合伙搞投资甚至高利贷拆借之类。对于这些诱惑,老妈都将他们拒之门外,那些推销者从此不再登门打扰。
一位熟人来推销分红型保险,滔滔不绝地大谈巨大收益和安全保证等。老妈一副心往神驰羡慕不已的神态,那位推销员趁热打铁地问:“大姨,你买几份?份数越多收益越大啊!”老妈不慌不忙地说:“孩子,你所说的收益不小,也很诱人,但谁来保证收益一定能兑现呢?请你以你和你单位的名义,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我将来一定能拿到你所说的收益,并且盖上你单位的公章。”老妈说得合情合理,那位保险推销员只好答应了。可是他一去之后再无音讯。
去年初春,老妈到银行去存款,排队等候时一位身着银行制服的女工作人员上来热情服务,然后就向老妈推荐保险型储蓄,说既不耽误急用钱时随时取出,又有保险的功能,利息还比单纯的储蓄高。老妈说:“那敢情好!不过,闺女,你还得把你说的好处都写下来,包括到期后如兑现不了找谁赔偿等,都写清楚,然后到你里面的办公室盖上公章。”那位女工作人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只能讪讪而去。事后,老妈从电视上看到,不少老人都上了这种“存款”的当,急用钱时取不出,要取出就要扣近1/3本金,以前许诺的高利息更是不见踪影。
(《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37期 王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