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车站与清华大学无关
清华园车站是京张铁路上的一站。建于1910年,是个三等小站。当初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李克农就是看中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小站,临时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下车,经颐和园去香山的。可以说毛泽东踏上新中国首都的第一步,就在清华园火车站。
清华学堂初建时西接圆明园旧址,东邻铁路。原京张铁路的路基就是现在清华大学南门一直向北的马路(即现在的学堂路)。当年的西北郊比较偏僻,清华大学的师生进城常在清华园车站乘火车。解放前清华师生进城参加示威游行,1949年进城参加开国大典,都是在此集合上车的。
清华园车站取名“清华园”,到底和清华大学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否定的。清华园车站建于1910年,而清华大学建校于1911年,从时间上看是先有清华园车站,后有清华大学。车站以“清华园”命名,倒是有可能与清代园林“清华园”有关。清华园在明代曾是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的私家园林,到了清代亦是著名园林,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渐渐成为学校向东发展的瓶颈。1956年,铁道部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了铁路改线的提议,东移800米。同时取消原清华园车站,另建新清华园站,1960年,铁路改线工程完工。
一百年过去,清华园车站已不再使用,铁轨亦已移至别处。除了偶尔接受慕名寻来的游人的拍照外,大部分时间,它不为人知地伫立在清华大学和五道口的熙熙攘攘中。
小胡同里的百年老站
清华园车站的旧址与五道口相距不到一公里,出清华南门,过天桥向东走,在蓝润大厦的东侧有一条小胡同。在一家理发店的背后,便是昔日的清华园车站。
经过数个小吃摊,走到车站附近,被油烟熏得黑亮的砖墙面上零碎地残留着一些广告纸,墙拐角处竖排写着“清華園車站”五个大字。拐角另一侧的墙面上,悬挂着“北京市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的牌子,落款是“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二零一二年一月立”。再往前走,便是火车站正面,詹天佑手书的灰底匾额嵌在“崮”字形小楼的正上方:清華園車站(CHINGHUAYUAN),宣统二年冬,詹天佑书。
詹天佑亲笔题写的车站匾额仅有三块,“张家口”站牌失落,居庸关火车站旧址的“居庸关车站”匾额在“文革”时被毁,“清华园”匾额成为仅存的一块,其价值无需多言。
海淀区文委于2012年1月将其确定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但没有保护级别。而京张铁路沿线的几个老车站中,除了西直门、青龙桥、南口、张家口被列入文保单位外,其余各站则与清华园火车站一样,没有入选。在没有法律性保护的情况下,不知这些老站会矗立到何时。
(《北京晚报》12.14 向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