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评析

    中日间三大战略认知差异

    《 文摘报 》( 2013年12月19日   07 版)

      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出现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局势,也大大降低了两国作为地区主要国家发挥领导作用的可能性。

      首先,两国对地缘政治的理解各有不同。

      日本多数精英认为,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中国的崛起就是大陆国家的崛起,势必造成对海洋国家的威胁,战后日本既然与欧美国家站在一起,就必然要遏制大陆中国的崛起。特别是日本作为大陆边缘的国家,面对强大的中国,缺乏安全感,所以,从战略上必然敌视和防范中国。

      第二,两国对权力转移的理解存在差异。

      崛起的中国成了全球霸权国家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权力的转移成为必然的趋势,中美关系是当今权力转移的焦点。在由于中国的崛起而引起的权力转移的历史过程中,日本继续选择美国作为战略伙伴,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这种基本态势影响了东亚政治格局的走向,而这种走向也构成了中日两国结构性矛盾的根源。

      第三,两国在战略文化上存在认知反差。

      这一点可以用“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来概括。“上下”是指历史上中国作为朝贡体制的中心,认为日本是下位国家;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渐产生了“一等国家”的意识,日本这种对中国的优越感至今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崛起有所改变。于是在东亚地区谁是老大的问题,就成了两国暗中较量的内在原因。“左右”是指意识形态对立。“东西”是指文化的归属,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形成了“西方国家”意识,“脱亚入欧”。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自己是东方国家,继承传统,强调“中国特色”。“南北”是指贫富意识,日本给自己的定位是“先进国家”,长期以来把中国视为发展“途上国”。但是,当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之后,日本人很不适应,也很不服气。 

      目前,中日两国亟须建构战略与利益上的共识,克服认知上的矛盾,寻找双赢的途径,避免双输的结局。

      (《东方早报》12.12 廉德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