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陈桂棣夫妇曾经因写作《中国农民调查》《小岗村的故事》而成名。这一次,他们出版了《南下北上求学记》,通过日记讲述儿子小明多年求学中的困惑与无奈,展现了一次现身说法式的“中国教育调查”。
江西省萍乡市(书中化名萍城)是春桃的娘家。这里的城市气质与中国大多数地级市雷同:老百姓不看书不看报,打麻将成风;经济不够发达,但讲究吃喝。作为一个曾发生过路矿工人大罢工、又策动过秋收起义的矿工城市,萍乡人讲义气、重团结,讲人情、重关系。“动不动就靠拳头说话”,在春桃眼中,这样的传统以一个奇怪的方式延续到了今天。
儿子刚入学,就接二连三地被同学欺负。为了跟老师搞好关系,春桃的妹妹请老师到家中吃饭。春桃在书里这样描述儿子第一所小学的班主任,“打扮得很时髦”,“匆匆吃了饭,就和其他老师们一道退到里屋去打麻将了”。
不久,由于作业负担太重,春桃和丈夫陈桂棣把儿子从东门小学转入北门小学,又因不满意后者的硬件和体育设施、更因为对重点学校的向往,春桃又托关系,把儿子转入了重点学校南门小学。他们没想到,儿子在这所重点小学中竟然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儿子说,班主任喜欢骂人,并当众将他的作业本摔在地上,骂他的作业格式错误,讥讽这是“天下第一格式”。刚转学过来的儿子吓得不敢哭出声。春桃虽然愤怒,却很快从别的家长处打听到,“周老师的一个亲戚是市里某部门的头头,后台很硬”。
他们渐渐发现,许多地方存在与儿子遭遇类似的教育问题。在稍大一点的城市里,高学历人才更愿意去当公务员,当了老师也没有热情,教书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小地方则有不少不够格的人“走后门”当上了老师,更多的原因是这份工作有两个假期和稳定工资。在重点学校,“走后门”的现象甚至更为普遍。
做调查期间,春桃一直都很焦虑:现在学校老师怎么那么差劲?学校有那么难办吗?她简直想自己办一个学校。她在大别山采访时提出这个想法,得到的回答是,“别办了。所有的孩子都跟父母打工去了,学校都招不满”。
同时,她也发觉,教育话题竟比农民问题更为敏感。中国有多少岗位就有多少岗位的家长,这个领域远比农民领域更复杂。虽然家长、老师都有一肚子苦水,什么故事都能摸得到,但他们只敢背后讲讲,绝不同意在书中采用。
无奈之下,春桃夫妇只好为儿子另谋出路。他们花几十万元在天津买房,办了个“蓝印户口”,又联系了一所北京的民办中学。
然而,做出“北上”的决定对于春桃夫妇来说并不容易。他们虽然在天津买下了“蓝印户口”,但后来他们发现,天津重点高中对蓝印户口学生的安置数量有限制,只有一成孩子才能通过考试入学。最奇怪的是,这个考试不考语文,只考数理化和英语,因为语文拉不大分数差距。
“要是以前我就逼着他去了。一个可以参加中考的地方,不去太浪费。”春桃说。但后来她慢慢想通了一个问题,“我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开始就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光宗耀祖”。
儿子上小学后,她开始不自觉地“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我现在要回到他上小学之前我对他的期待,只希望他能把学习的兴趣找回来,以后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善良、感恩的人。”她说。
几个月前,当春桃提笔开始写作《南下北上求学记》头几章时,小明跟在后面看,边看边哭。在萍城的六年让春桃夫妇学会了一件事: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凡事尊重他的选择。
儿子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宣称“对应试教育已经绝望”的春桃夫妇决定依他的意思,放弃中考。明年,儿子初中毕业后将直接报考美术学校。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45期 万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