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到荷兰时,工作居住在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市(以下称马城)。那是27年前,祖国改革开放刚起步,反差之大,令我眼晕。
在金发碧眼的人群中,我黑发黄肤形只影单。幸好听邻居说马城有个中国杂货铺,我立刻赶去。这位身材娇小的生意人在马城商业区的黄金地带竟然独树一帜,把中国食品推荐介绍给认为中国男人还梳长辫子、中国女人还三寸金莲的荷兰南部居民。从那时起我隔三差五地常去那家杂货店,看她卖货是个享受。在她眼镜后骨碌着一双凤眼,客人一张嘴,她就知道客人想要什么。她笑脸相迎,曲意迎和,和气生财,财源滚滚。我刚到马城翻译学院任职时的失落感在她的言虽不传但身教下逐渐烟消云散。
12年后我搬到荷兰西北部城市海牙。海牙处于荷兰大都市核心地带,在这里我结识了不少财产从无到有、从有到富的华人女性。她们大多来自温州,心灵手巧,外表文静,可像男人一样独立自主,吃苦耐劳,不怨不悔地相夫教子,左右开弓地生财创业。有路往前闯,没路另开蹊径也要往前奔。荷兰人没政府资助实现不了的项目,温州姐妹一起吃顿饭拉拉家常,资金便凑齐了。荷兰人还在填写长城般漫长的申请表呢,温州姊妹已把项目推进到尾声。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腾跃期间,从中国来了最新一批华人女知识分子。她们没了我们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诚惶诚恐,多了目前中国人的自信,当仁不让地在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人不但与荷兰同僚平起平坐,还带来了东方女人的魅力、智慧和美德,其优势浮出水面。但文化的差异、种族之间的不理解、国家间的误解甚至不信任,并不放过这些最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华人高知在西方前途虽然光明,道路却是曲折的。
(《世界知识》2013年第23期 王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