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假日办对2014年的放假安排进行了网络调查,并提出了三种放假方案。在征集意见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和网友肯定了此次民意调查是一种进步。但同时方案也存在两大遗憾,值得探讨。
没有恢复五一长假是遗憾之一
各界呼声很高的“恢复五一长假”,这次并没有被列入选项。传递的信号是:至少2014年。恢复五一长假似乎已无可能。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信号。比“恢复不恢复五一”更令人失望的是,围绕“五一”的议论如此之多,有关部门却全无回应,在调查问卷设计中不给予丝毫体现。
能否恢复五一长假,关键是能否从总量上增加公共假日。随着一国的经济社会进步,其公共假日总量势必逐渐增加。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是举家休假,扶老携幼,对长假的需求也比较明显。
为什么不能再增加一两天公共假日,让五一七天长假恢复?有些人的顾虑是:假日多了,生产停滞,影响GDP。这种顾虑实在落伍。今天的中国已是一个生产能力很强、消费能力有待释放的国度。多放假,不仅能促使百姓多花钱,还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还有一种论调是,七天长假使国民假日旅游过度集中,应该致力于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分散大家的休假行为。这种设想忘记了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远水不解近渴。这种设想也把公共假日制度和带薪休假制度视为“二选一”的对立选项。其实,二者并行不悖,都需完善。
只做网络调查是遗憾之二
网络调查的形式固然有时代感,但也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虽然社会各群体都涉足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活跃群体仍然偏年轻化。由此进行的网络调查,所获得的“民意”,就有着很大的失真率。
假日办是一个很喜欢做网络调查的管理机构。2007年底,那时大家还不知道微博为何物,该机构就针对假日方案调整,通过几大门户网站,做了网络调查。这是好的榜样。但做得早、做得多,不等于做得周密。一个涉及社会全部人群的重大事项,只做网络调查,而不做其他方式的调查——比如针对网络非活跃人群的调查,在严谨性上是有欠缺的。
怎么放假,是轻松而又沉重的话题。假放得好,大家的生活质量都会提高。怎样均衡地汇集各方民意,考验我们的社会沟通和决策水平。怎样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不断完善相关的公共假日制度和带薪休假制度,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命题。
(新浪长微博 11.29 杨禹)
三种放假方案大致如下:
A春节3天调借成7天,国庆3天,元旦、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各1天,不调休;
B春节3天调借成7天,国庆3天调借成5天,元旦、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各1天,分调休不调休;
C春节3天调借成7天,国庆3天调借成7天,其他节日参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