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最后一本灰皮书《托洛茨基言论》问世。
这本书的前身,是1964年由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辑、人民出版社内部出版的灰皮书《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
灰皮书在发行时分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红、黄、蓝三种级别的内部购书证。控制最严格的是甲类,就是被视为苏联“人民公敌”的托洛茨基的著作。甲类必须编号发行,只有部级以上高官才能购买。“第二国际”领袖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的著作属于乙类,奥地利的鲍威尔、法国的米勒兰等人的著作则属于丙类。乙、丙类不编号,只是严格控制发行。
在甲类灰皮书中,作为汇编之作的《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上、下)共印刷了500套,但当时只装订了50套,分送极少数单位和个人使用。
“中宣部领导认为,这是由中国自已组织加工的,流传出去不太好。”这部书的编者之一、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异凡说。直到1980年,堆在仓库里的450本《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才重新发行。
寻找托洛茨基原著
灰皮书计划始于1960年。这一年,中苏两党开始公开论战。为此,中央成立“反修领导小组”,由康生担任组长。同时,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资料室(简称国际室)也开始编选和翻译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者的著作和言论。
1963年7月,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向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惠德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赫鲁晓夫说我们是托洛茨基主义,非写文章答复不可,作为十评中的一评。编译局可以编一本《托洛茨基言论选编》,供钓鱼台写文章的人(即‘九评’写作班子)参考。”
1923年至1927年期间,苏联陆续出版了十几卷《托洛茨基文集》。1927年,托洛茨基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开除出党。在上世纪30年代的莫斯科大审判中,他又被缺席判处死刑。由此,托洛茨基的书在苏联成为禁书。中共追随苏联,将“托派”视为反革命分子,托洛茨基的著作也从此成为禁书。
为了找到托洛茨基的原著,编译人员费劲周折。有人想到一个办法。1952年12月,中国公安部门统一“肃托”,“托派分子”所藏的托洛茨基著作也被全部收缴。其中,上海抓捕的托派分子最多,这些书有可能还保存着。1963年初,在上海市公安局的一间旧仓库里,编译人员找到了这批沾满灰尘的书。
前言中的贬词
1964年,《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编辑完毕,在中宣部印刷厂印了70份,送中央审阅。康生和邓小平都认为编得很好。随后决定,作为灰皮书出版。
文革爆发后,灰皮书被称为“大毒草”,编辑工作完全停了,编译局的所有人员都去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年,灰皮书的编辑工作在反修的名义下得以继续,《托洛茨基言论》也开始编译。
之前的《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是卡片式的短句摘抄,而这套《托洛茨基言论》是全文引用或整段摘抄,以反映其观点的全貌。在书的前言使用了贬词,对书的内容进行彻底批判。其中写道:“看一看托洛茨基的言论,看一看托洛茨基主义到底是什么货色,对于识别形形色色的反革命两面派,对于揭露那些打着‘革命’旗号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政治骗子是会有所裨益的。”
该书1980年初出版,成为最后一本灰皮书。
为托洛茨基平反
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后,官方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悄悄改变。
1980年时,关于斯大林的错误,国内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特别是对其搞肃反扩大化和大清洗,基本上予以否定。因此,在著作中不再使用关于托洛茨基是“间谍、匪帮”的注释,而是确定了两条原则:要承认托洛茨基和列宁有分歧,进行派别活动。不过,这属于党内问题;托洛茨基的功绩要适当承认。
1988年8月,苏共中央做出了为托洛茨基等人平反的决定。1989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注释组在为《邓小平选集》第一卷做注时提出,把托派和汉奸相提并论,是“错误论断”。
这条注释报到胡乔木处,他加上了两句话:“抗日战争时期,托派在宣传上也是主张抗日的,但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一笔,首次承认托派是抗日的,为托派做了平反。
1999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在为《毛泽东文集》做注时,客观介绍了托洛茨基的生平,再无评价性的断语,更无一句否定性的断语。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41期 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