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挤公交车的母亲

    铁 凝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12日   05 版)

      提要:

      我母亲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

      这里要说的是我母亲在乘公共汽车时的一些表现,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

      一

      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我母亲就在常年的盼车、赶车、等车、挤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经验。

      有时候我和我母亲一道乘公共汽车,不管人多么拥挤,她总是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去。她上了车,一边抢占座位,一边告诉我,挤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拥”上车去。我的确亲眼见过我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无停下的意思,我母亲便会让过车头,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得意。

      她这种情态让我在一瞬间觉得,抱怨挤车和对自己能巧妙挤上车去的得意相比,我母亲是更看重后者的。她这种心态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总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我母亲率领着上车。这种率领与被率领的关系使我母亲在汽车上总是显得比我忙乱而又主动。比方说,当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住两个座位,而我又离它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近处站立的乘客的白眼,坚定不移地叫着我的小名要我去坐;有一次,我因高烧几天不退乘公共汽车去医院时,我母亲在车上竟然还动员乘客给我让座。我经常心中恼火着我母亲的多事。当车子渐空,已有许多空位可供我坐时,我仍赌气似的站着。

      二

      近几年来,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逐渐得到了缓解,可我母亲仍是固执地使用她多年练就的“上车法”。她制造的这种惊险每每令我头晕,我不止一次地提醒她,但下一次我母亲照旧。每逢这时,我便有意站得离我母亲远远的。我看到她在找到一个座位之后是那么的心满意足。我母亲也遥望着我,她张张嘴显然又要提醒我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绝的表情又让她生出些许胆怯。

      我忽然觉得,我母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里,我母亲就总是拥挤在各种各样的队伍里: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火柴、洗衣粉的队伍;定量食油和定量富强粉的队伍;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队伍……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月都是极其珍贵的。我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着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我渐渐开始理解我母亲,她愿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就像在从前的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

      可是,对于挤公共汽车的“爱好”,难道真能说是我母亲的秉性吗?

      (《惊异是美丽的》作家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