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都一家国内知名通信企业的招聘,22岁的大四女生小华过五关斩六将,从600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3名面试官约小华和其他几位应试者到饭店吃饭,当面试官让大家举杯时,小华迟疑了,因为眼前这杯白酒是52度的烈性酒,所以小华坦率地拒绝了。
小华因没喝一杯白酒与职位失之交臂。一位面试官告诉她:“我们企业的销售经理要面对很多客户,喝白酒是难免的,不会喝白酒不适应我们企业的工作。”“就行业而言,设立这种‘饭签’,不仅是喝酒的问题,更是考验对应酬的一种应酬;能不能喝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饭局中学会沟通技巧。”
当喝酒成了选才的标准时,一些大学生不得不追求“超级转身”。一方面他们热衷于学习《厚黑学》等“另类教材”;另一方面企业呼吁开设饮酒公共课,让学生得到饮酒锻炼。招聘“饭签”这道门槛,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造成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很受伤”的何止是大学生?
(《北京晨报》11.1 玫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