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

    《 文摘报 》( 2013年10月19日   03 版)

        神经科学家早就知道,大脑具有可塑性——它会根据经验重新连接神经细胞。在此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却发现,能使大脑发生改变的其实只是成功的经验,它可以激发大脑发生神经可塑性的改变;而失败却对大脑不产生任何影响。

        这个结果是通过观察猴子大脑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时发现的,它们是跟踪成功和失败体验的区域,该区域的神经细胞在猴子某一行为成功后,会进行一些精细的调整。每一次成功之后,大脑的信息处理都更为高效;但失败之后,大脑活动几乎没有变化。换言之,大脑并没有储存有关失败的任何信息供下次执行任务时参考。

        对这一实验结果,也有科学家表示,与失败有关的记忆和学习,其实更多地被储存在大脑的海马体中,并不在上述实验的追踪范围之内。所以说,认为这个实验颠覆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失偏颇。但如果单纯从学习经验的累积效率来说,成功确实比失败更有价值。“因为成功是一种正向的积累,而失败是负向的。成功会带来喜悦,有时还会带来奖赏,这些因素都使得成功的经验会在大脑中被巩固得更好。”

        失败的体验——即所谓的挫折,有其双面性。从积极的方面看:挫折可以使人接受教训,学会反思和承担责任,在策略上也会变得更加灵活,以更好的行动力来追求成功;但挫折也可能使人加速堕落,在愤愤不平、自怨自怜中放弃努力。

        这是因为不同人脑区的神经生物学特点不一样,有的人脑区反应更活跃,表现得比较神经质,容易患得患失;而有的人可能属于黏液质性格,对成功还是失败反应不那么强烈。

        (《广州日报》9.28 金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