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左起:唐大柏、刘真茂、唐天、唐湘岳
记者唐湘岳一家三代的故事
如果是你的孩子,刚满15岁,高中还没毕业,就提出休学,去偏远农村走访比他还小的穷孩子,你会答应吗?
唐湘岳答应了。他是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在一片质疑声中,唐湘岳的父亲——当了一辈子记者的唐大柏也给他投了一张“赞成票”。
去年9月份,唐大柏刚刚过完80岁生日,记者走进他家。在老人家墙上,有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幼童,肩挎莱卡相机。“这孩子就是湘岳。当时才3岁。照片的标题就叫《小记者》。”唐大柏说。
21年后,“小记者”唐湘岳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日报社,成了唐大柏的同事。后来,“小记者”被调入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不久,“老记者”也从湖南日报退休。然而,每一个重大新闻现场,都是父子齐出阵。
了解唐湘岳的人都知道,他是每逢采访必到现场,最长的采访持续十几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过度采访”。唐湘岳一笑,说:“只有把耳朵贴在大地上,你才能听到草木的叹息。”
唐湘岳1995年应邀参加全省“两基”达标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道。本来是采访先进,却碰上一件“扯后腿”的事:长沙县跳马乡复兴小学操场被包工头非法占据,操场堆砖,一堆就是8年。两任校长腿跑细了,嘴磨破了,没人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长沙县是“两基”先进县,副县长是先进个人。“你不是先进个人吗?先管管这档子占校园的事!”湘岳当即拉副县长到复兴小学采访。副县长找个借口,溜了。唐湘岳愤然退出“先进典型”采访,千方百计找到了包工头——“你知不知道长沙县是全省普教先进县,副县长是先进个人?”“你的行为是不是给县里抹黑,给你们县长脸上抹黑?”
5月18日,复兴小学校长打来电话:“包工头派来拖拉机搬砖拆窑哪!”两天后,复兴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上了八年来的第一堂体育课;不久,光明日报发表了消息《八年第一课》。
唐湘岳是光明日报最著名的记者之一,副局级,级别不算低,省委书记都到家里拜访过他,可是,估计没有人能想到,他至今仍然住在长沙八一路附近的一栋老楼里,屋外的墙皮和屋内的装修一样破旧。知情人说:“湘岳没有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子,一家三口一直住在记者站的办公室里。”
在近年来曝光的一些案件中,一些贪官嘱咐自己的子女“不要子承父业”。而唐湘岳却一直希望儿子唐天做记者,就像当年父亲培养自己一样。
2005年夏天,湖南少儿出版社准备出一个系列的社会纪实作品,希望有个小作者能从孩子的视角,去体验乡村、去解读同龄人的境遇。唐天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孩子不仅有写作天赋,而且喜欢关注社会,在报刊上发过不少文章。
刚开始的日子,新鲜、好玩、刺激。然而,真正和农村孩子一起坐下来,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唐天被他们的贫困、无奈和苦难震撼了。原来,在城里孩子看来习以为常、甚至厌烦透顶的去学校读书、与长辈团圆,对他们来说竟是“不能承受之重”。他困惑: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本来,说好利用假期采访,但是眨眼之间,假期就过完了,于是唐天提出休学。“我宁愿自己推迟几年接着读,也要为乡村孩子呼吁,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书读。”他愈往农村走,愈加欲罢不能!
父亲和爷爷支持了他的决定。唐湘岳说:社会也是一本大书,面对这本书,他毕业了。从此,在三湘大地的城市街巷、乡野村屯,凡是有重大新闻发生的地方,你都能看到一老一中一少奔波的身影。
唐天原来就读的是长沙雅礼中学——长沙四大名校之一,而他却放弃了高考。虽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考大学,但唐天用3年多时间,走遍湖南、广西的贫困山村,捧出一本带着少年体温的纪实文学《我的乡村伙伴》,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光明日报》10.17 毕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