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坦言:“现在中药假冒伪劣空前严重,从来没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
藏红花、淮山药、四川的贝母(川贝)……“道地”历来是中药材的灵魂。业内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中药材以及后续饮片质量均与药材产地密切相关,如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两者差距达800倍。
近年来,原道地药材产区却因各种原因逐渐衰退而被新产区所替代。在骆诗文看来,“道地药材”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
产地从中医处方上淡出的背后,是道地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的事实。“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但药效可想而知。”骆诗文表示。
以次充好的现象更不在少数。骆诗文去年走访四川荷花池药材市场时就发现了不少不规范的地方。“比方说,那些号称是云南文山产三七,一整个的一公斤卖800元,打成粉的才只卖500元。我一看就知道,粉里肯定是掺假了。”骆诗文多年来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山肉萸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往虫草上粘铅粉……
这些都还不是最严重的,在骆诗文看来,如今中药市场上最严重的现象是用“药渣”充当药材。骆诗文说,那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等,有效成分被提取风干以后再卖,药效已经没有了。例如,冬虫夏草被提炼后,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骆诗文表示。
以“药渣”冒充的正品,让制药厂也很头疼。不买原料就得停产,买了药品质量肯定有问题。
(《新民周刊》2013年第37期 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