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解决养老问题需建过渡性机制

    《 文摘报 》( 2013年10月17日   06 版)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养老的模式却双线遭遇“狙击”: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因为“4—2—1”家庭倍增,渐渐成了年轻人的“不能承受之重”;机构养老也因经费问题而形成了“公立的住不上,私立的住不起”的格局。老龄化社会近在眼前,整个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能不令人担忧。

        在新旧制度接轨的艰难缝隙中,在投入欠账和新生问题对养老机制造成扰动之时,需要用一些更为灵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首先,在家庭养老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支撑是毫无保留的,儿女应该扪心自问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中华民族素有讲究孝道的传统,如今竟然到了需要通过立法来逼使子女“常回家看看”,这不是一种法制完备的荣耀,而是一种精神迷失的耻辱。经济能力有限,“有我一口,就必有你一口”总应该做到。时间精力不够,但总不至于连一周看望一次父母的时间也挤不出来。

        其次,在社会养老方面,指望国家加大投入把基本养老包下来,短期内看并不现实;指望盈利性民办养老院发善心大幅降低收费,同样不切实际。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个人和国家各出一些钱,以社区为单位办起“日间照料所”,对老人的就餐和医疗提供基本服务。

        养老问题牵涉面广,真正解决要靠国家的投入和制度的规范,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很难彻底见效。但时间不等人,即使没有万全之策,也要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着手,尽快建立过渡性机制,让白发人群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北京青年报》10.14 李星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