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来世观念,并且在世时就开始造墓、置办墓葬品。因此,后人一直认为古代埃及人轻今生而重来世。如果我们考量古代埃及人留下的文字,就会发现他们真切地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因而特别强调有效地度过此生。
关于古埃及人如何希望此生永驻,一首为国王阿肯那顿祈求长生的诗歌是很好的例子:“请赐予他没有穷尽的年岁,如同海滩上的沙粒,如同河中鱼身上的鳞。”至于他们多么深切地感受到今生的真切性和来世的虚无缥缈,下面一段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足以证明。一个女子呼吁亡夫:“我们不要去那个永恒之地(指来世)。能够看见阳光的一瞬间,胜过在阴间享受永恒。”可以看出,女子宁愿要阳世的分秒,而不稀罕阴间的天长地久。
为了有效地利用现在,古埃及人明确区分劳作与享受。
约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古王国时期,一个名叫普塔荷太普的宰相为年轻人编写了一篇说教文,讲述了应当如何度过今生。普塔荷太普说:“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要跟随你的心,不要劳作得超出必须的程度;不要缩短闲暇的时光,缩短享受的时间会激怒神。有了财富就要享用它,财富对忧郁的人毫无价值。”
古埃及人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生命的愿望,在他们生前刻写在墓碑或墓壁上的自传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一个新王国时期的官吏在自己的墓壁上刻写了如下的字句:“我曾经是一个知道享受的人。我憎恨把时间浪费在忧愁上面。我为来世做了一切应有的准备。”值得关注的是,珍惜生命的行为包括按照当时通行的来世观念为死后的日子做物质上的准备。
在另一篇自传里,作者把生与死完全对立起来,劝告活着的人珍惜生命:“只要在世上一天,你就应该让你的心感到快乐。一旦死亡期限来临,任凭你的家人怎样哭喊,那些神还是要把你拖走。哀号从来没有把一个死人从墓坑里拯救出来。”在这位作者眼里,豪华的坟墓和应有尽有的随葬品都是枉然,只有今生才是真实存在的。
(《文汇报》9.23 金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