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较近400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商业史,你会发现两个国家成功的轨迹迥然不同:前者遵循的是“只要低买高卖即可”的资本运作;而后者的商业哲学则是“基业长青”。
那么,日本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原因是什么呢?
公元578年,日本敏达天皇六年,圣德太子从朝鲜百济招请匠人柳重光,兴建四天王寺,这是金刚家族开始佛教寺院营造与维修的开始,在德川幕府时代,金刚家族除了继续从事寺庙的建造与维修外,还先后为德川家族建成了日本三大名园——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如今,这三大名园已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二战后,日本迅速发展,金刚家族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株式会社“金刚组”。金刚组由单一的寺庙建筑、庭园建筑业发展为综合建筑业,开始承建一般性的建筑业务。
金刚组的企业架构分成多个小组,约5至8人为一组,各组保持其独立性,互为竞争。小组会集中改良固有技术,接单时总部会评估各组的能力,藉以决定哪一组承办工作。金刚家族第40代堂主金刚正和认为,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衰退,专一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永远是生存之道。
研究世界企业经营的Makoto Kanda教授,对日本企业长寿现象的看法是:“日本和美国不同,日本长寿企业规模小,家族运营,而且长子继承制也避免了企业被瓜分的命运,而且他们每个家族企业都有类似信条和格言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了盈利。”
(《世界博览》2013年第17期 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