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他山之石

    拥堵费难成治堵“万能药”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19日   07 版)

      英国:费用与效果成反比

      2003年,当时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表示,推广收取拥堵费的政策可以大幅度减少市内的交通拥堵现象。所设置的收费区位于伦敦市中心,面积大约有20平方公里。根据规定,周一到周五早7点到晚6点半之间,驾车进入这一地区的司机每天必须缴纳拥堵费。

      对于要进城的车辆,驾驶者可在进城当天缴纳,也可提前预付。伦敦市在征收区域的路口增设了200多部摄像头实时监控,将车牌号码拍下来后,传往中央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再进行读号和信息比对,确认该车是否缴费。如未按时缴纳,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虽然拥堵费的价格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一番,但是效果却不断减弱。现在的伦敦交通似乎陷入了“越收越堵”的困境,在实时交通数据处理公司INRIX公布的交通最拥堵欧洲城市排名上,伦敦以一年堵车平均66小时高居英国榜首。

      瑞典:把拥堵从城区转移到郊区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每一条进出城的公路都设有电子门,门上悬挂的电子眼拍摄过往车辆牌照,一块电子屏幕显示当前收费价格。换言之,这些电子门就是拥堵税的收费站。当地人把这些收费站称为关卡。

      斯德哥尔摩的进城费是双向收费。从早上6点半至晚上6点半,入关出关都要交费,只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可免费通行。

      拥堵税基本遏制了斯德哥尔摩城区交通压力的增长,但郊区交通流量明显上升。高额拥堵费的确把不少车辆“关”在城外,令城区交通压力得以缓解,但这些压力只是从城区转嫁到郊区。而从环保的角度看,这些车辆行驶的路途更远,温室气体排放更多,与改善环境的目标背道而驰。

      (《国际先驱导报》9.13-19 王亚宏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