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父亲》为什么一直这么“忙”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10日   05 版)

        罗中立的名画《父亲》,因为太“忙”,今年几度登上话题榜。尽管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但《父亲》经常奔波在外,不在馆内。如今,这幅画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30年”展览展出,这也意味着这幅名画又将在上海逗留三个月。

        《父亲》近年来频频赶场,其借展排期表显示:“2008年,先后去了厦门、上海和浙江等地,半年;2011年,在苏州展出,3个月;2012年,再赴浙江。”而中国美术馆目前已经收到的各地美术馆的借展申请已有厚厚一沓。《父亲》的频繁赶场,对中国美术馆来说,既喜又忧,“喜的是这么多美术馆争相要借,说明了这幅作品的影响力;忧的是,担心《父亲》要吃不消了。”

        《父亲》的尴尬也并非偶然现象。随着中国美术馆的加速建设和美术展览的长足发展,类似《父亲》这样的“借展捧场”已是常态甚至惯例。与《父亲》这样被公办美术馆收藏,可以走一定程序外借共享的例子相比,还有更多作品早早地就被私人购买,从此养入深闺,鲜有人看到真颜。

        因为《父亲》们的忙碌,也有业内人士质疑中国美术馆建设速度过快,跟不上艺术品馆藏的脚步。一位从事美术馆管理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美术馆建设和馆藏不平衡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筑巢”为了“引凤”,不可能等艺术创作完全跟上来了,才想着要去建设最基础的美术馆。

        (《解放日报》9.2 李君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