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卸任高层著书立说掀起了一个热潮。恰如著名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序言中所说:关注邓小平,更是关注他身后所处的中国时代。回溯中国领导人著书立说的历程,其后也正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与开放的缩影。
十四届、十五届常委出书较多
在新一代高官著书阵容中,十四届、十五届政治局常委们出书相比较多。
2003年8月,李鹏在退休数月后即推出了个人日记体著作《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其后几年,推出著作的有江泽民、李岚清、李瑞环、吴官正等。
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前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反贪报告》、前国家体育局局长袁伟民《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以及前外交部长唐家璇《劲雨煦风》等发行,被媒体评论为“在由中国公民向‘世界公民’转变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国际化”。
截至今年8月,在政治局常委层面的历任高官中,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江泽民已出版著述6本,李鹏出版10本,李岚清出版6本,吴官正出版4本。
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在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等学者看来,最近10年里,领导人出书可按内容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重大政策的回顾,比如李岚清2008年出版的《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文中,李岚清详细回顾了中国对外开放初期的有关重大事件。这本书曾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被牛津大学出版社列为当时最重要的推荐图书。
记述领导者个人决策历程的著作被认为是退休政要书籍的第二种类型。比如从2003年到2008年,李鹏先后出版了6本日记,涉及核电、电力、立法、市场调控等多个领域。朱镕基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吴官正的《汉水横冲——武汉城市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等也都是这一类型。在这类著作中,作者都会披露一些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
还有一类著作与领导人的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关。比如江泽民出版的《中国能源问题研究》、《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李岚清的《李岚清音乐笔谈》、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等。
“领导人出书,无论是对后来的执政者还是国人都富有启迪作用。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在前领导人的书里其实都有‘呼应’。”王大鹏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写道。
稿费捐出已成传统
退休领导人的著作大多有较高的发行量。不过,一直以来,中国卸任高官的稿费大多以设立基金会或资助他人的方式捐出。
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小平亲属将他生前的全部稿费100万元捐献,用于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同年,李瑞环亲手创办了桑梓助学基金会,旨在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实施助学。其后,他拿出论著《务实求理》一书所得稿费100万元捐入其中。2005年,李岚清用个人全部稿费200万元发起成立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去年,李鹏用自己的稿费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300万元,设立了“李鹏——延安助学基金”。
此外,还有吴官正出资115万元设立的昱鸿奖学金,朱镕基设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等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设立了奖学金,但有的完全不对外说。”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说。
(《国际先驱导报》8.23 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