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选秀时代,很多人寄希望于以一场选秀成就梦想、改换门庭,然而轰轰烈烈的秀战过后,却发现所谓一夜成名多是黄粱一梦。但在这个暑期,一场听写大会却在唤醒大众追忆小学语文课的同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首播当日,“听写大会”就用60余个汉字词汇听写,摧毁很多人狂拼打字的热情。
一个网友非常佩服首播节目中的14岁杭州男孩刘浥尘,“他竟然能写出‘尥蹶子’和‘荦荦大端’,神一样的男人。”……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思乡狂潮一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是因为触动到国人最敏感的神经而爆红。
总导演关正文接受采访,集中回答了网友有关该节目的热点问题,他首度披露《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核心目标,是要打造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
“这是一档原创形态的电视节目,想法起源于六年之前,设计完成于四年以前,在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完成于2011年初。这之后就是漫长的推广和等待。”关正文并不否认,等待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这档主打汉字的节目的收视率没底,“在很多媒体负责人看来,时尚娱乐带来收视成功比较好判断,复制已经有成功先例的节目样式风险也小得多。而像汉字听写这样一档文化节目能否获得收视支持,判断起来就比较困难。”
有关考题的设定,也是漫长的试验过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导演组首先按照10级难度的构想出了第一份测试题。先用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测试,成人正确率只有40%。又用同样的试卷到中学去测试,初二学生的正确率却高达80%。“对于比赛来说,这显然不足以形成节奏。”关正文说,“于是我们重新设定难度,将原来的六七八级降至三四五级。重新出的测试卷拿给正式参赛的学校作为初赛题,结果胜出选手正确率还是超过80%。我们只好再次提高难度设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观众,甚至负责听写的央视主播们感叹考题生僻的原因。这不是节目主观上要用难词,而是参赛的孩子们实在太优秀。”
(《北京青年报》8.24 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