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居住在河北唐山截瘫疗养院的80余名地震截瘫人员而言,“公有”是他们最为熟悉的陌生人。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唐山一位爱心人士以“公有”为化名,每年坚持向地震截瘫人员汇款三次。截至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7周年纪念日,已有60张汇款单,共计9450元。
1994年端午节来临之际,疗养院收到一张署名“公有”的汇款单,收款人写明“疗养院截瘫人员”,金额是150元。同年中秋节前,又一张有着相同署名,相同收款人的汇款单寄来。此后,每逢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前,“公有”的汇款总会如约而至,汇款金额为100元至200元不等。
陆续收到汇款后,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和截瘫患者们都萌生了寻找善心人的想法。于是,2000年2月,借助当地媒体,截瘫人员发出了“‘公有’,你在哪里?”的呼唤。然而,这位亲人并未露面,而是寄来了一封简短的亲笔信:“我是个极普通的退休工人,虽然退休金只有420元,但我的饮食非常简单,些许粮食蔬菜足以生活,况且子女很孝顺,所以不为衣食愁顿。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的些许寸心不足挂齿,请各位心安理得地接受……你们再找我,就违背了我的初衷,有大家的内心欢喜祝愿足以慰我平生。您们多一点快乐,我也多一点幸福!”
(《光明日报》7.29 耿建扩 李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