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在法国梅塘的居所环境清幽,适于他安心写作和生活。左拉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们知道这所房子的大门是为你们敞开的。你们什么时候觉得它讨你喜欢了就过来,或者如果你们闲着的话,每天都可以过来。”这就体现出了梅塘的这所房子的另一项重大功能:接待朋友。
在梅塘这地方,左拉的建造欲充分地表现出来。1878年到1879年,他在只有两层高的小屋紧边上,建了一个四方形楼房,有四层楼高。莫泊桑后来提到这幢新房子时,不无讥讽地说:“这简直是一个巨人在拉着一个侏儒的手。”这个呈四方形的配楼,被称为“娜娜楼”,里面包括书房、厨房、餐厅、洗澡间。书房位于顶层,除了大橡木书桌之外,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左拉花1200法郎建造的石头壁炉,以及壁炉上方墙上他的座右铭——“无一日不写一行”。
1886年,左拉又在老房子的另一边上,造了一栋棱柱形三角顶的房子,起名为“萌芽楼”,因为盖房子的钱来源于小说《萌芽》的稿费收益,里面包括弹子房、卧房等。
1870年代末期,一群拥戴“自然主义”的作家聚集在左拉周围,结成了“梅塘集团”,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诞生。
到了1898年,左拉的安逸日子结束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随着他呼吁正义的战斗檄文《我控诉》的发表,法庭对他进行了审判,之后他不得不流亡英国,从此左拉远离了梅塘的那种悠闲日子。最后,他的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几乎到了要与梅塘的家产分离的境地。1902年,左拉从梅塘回到巴黎,准备写《四福音书》中的最后一部,但第二天他被发现死于煤气中毒,年仅62岁,不知是事故,还是阴谋?
告别了梅塘的同时,左拉也就告别了人生。左拉死后,他的夫人把梅塘的家产捐赠给了公共救济事业局。1985年之后,左拉之友协会获得了这些家产的一些股份,在此开辟了左拉博物馆,供人们来这里参观。
(《深圳特区报》7.18 余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