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东河源市文昌经适房被当地政府称为“民生大事”,建成后能提供583套住房。其分配方案规定,申请人必须是市直单位职工,普通市民并无资格申请。
这已不是个案。或隐或现的经适房分配大戏,已演绎成权力角逐“唐僧肉”的剧情。
各地蚕食经适房的花样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拿来供权钱交易的经适房,基本上都偏离了“经适房”的本意:譬如河源的这些经适房,大多户型“建筑风格偏欧式,小区里有精致凉亭、大片绿化以及地下车库”等。条件很差的经适房,肯定是没人看得上的。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若干年前一位经济学家广受舆论讨伐的“奇谈怪论”——廉租房就应该更小更不“舒服”,最好不设私人厕所。这话当年被批毫无人性,甚至被称为“无厕所论”。今天看来,其中更多的属于误读:与廉租房原理相通,经适房确实不能不区分于商品房,事实上,越是“舒服”、越容易异化为权钱交易的筹码;而体现经适房“低端保障”的本意,就像施粥摊,与其派发一天鲍鱼粥,不如多派几天的白米粥。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2013年保障房建设目标较上年有所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经适房还造得阔绰奢华,或许“居心”本就可疑。可以说,控制经适房的标准,这是防止权力寻租的“次优选择”。那么,在程序堵不上寻租之手的时候,经适房的“简易”本身或成为最好的“防线”,住也住不太舒服、卖又不易转手,还怕权钱贪恋对经适房“吃大户”?
(《羊城晚报》7.8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