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北京市小学新生入学现场报名第一天。早上7点,西城区一所热门“牛小”门口已经排了五六十名家长。等待中,各种传闻、面试攻略和小道消息在家长中间传递着。
家长A说:“听说今年孩子多,户口在片区5年才能收。户主是爷爷奶奶也不行,必须是父母。”家长B一听这话就急了:“不是说3年吗?怎么又改5年了?”家长A说:“据说共建生就有80个,肯定要挤掉片区生。”站在一边的家长C胸有成竹地说:“反正挤谁,他们也挤不掉我。我们家孩子出生就落户,房子、户主都是我的。我小时候就生在这片儿。我们家是满人,200年前就来北京了。”
这边厢,家长们一个个忐忑不安;那边厢,校门口寻找商机的推销员们不失时机地递上小广告。这场关于幼升小的混战早在上一年秋天,就已经打响……
关 系
户口、房产不在片区,又想上好小学。许多家长从上一年秋天就开始四处活动,寻找关系。目前择校主要有两种方式:共建和条子,俗称共建生和条子生。
闻风是家长们眼中解读幼升小的专家,他解释说:“共建就是某些具有实力和背景的机关、大单位或垄断性企业,提供给子弟的一种升学方式。”共建分“大共建”和“小共建”。“比如Fesco(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属于大共建。一个重点学校每年给Fesco十几个名额,有几千人报名,成功的机率很小。”
相比而言,“小共建”多是一些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闻风说:“比较强势的单位的孩子不用考试就被接收。”不过,由于孩子多、共建名额少,学校和共建单位为了摆平关系,不仅考试,而且考题越来越难。“今年有一道数学题。你前面站7个人,后面站5个人,一共有几个人?你起码要认字,要不然你连题都读不懂。有的小朋友没把自己加进去,就错了。还有一类题,跷跷板这边坐两个胖小孩,那边坐三个瘦小孩是平衡的;问这边坐四个胖的,那边坐几个瘦的?按说也没超过20以内加减法,但这考的是个等量代换的概念。”
今年有的学校考爷爷奶奶的生日,“这是看你家里有没有感恩教育,家庭有没有凝聚力。”尽管见多识广,但今年共建考题之难,还是让闻风吃了一惊。“有的小学竟然考英语听力。听句子然后选ABCD,跟中考、高考一个形式。”
圈 子
为什么近年来幼升小的紧张程度逐年升级?闻风表示,这是北京各区县教育资源极不平衡造成的。“孩子有哪个区的学籍,就意味未来12年享受哪个区的教育资源。”
以合并前的老西城区为例,重点中学就有8所。普通中学如156中,高考成绩甚至比石景山区的头把交椅九中还要高。高考600分以上者,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就占了全市的89%。密云、延庆等偏远区县,全区也出不了一两个600分的。比起小升初、中考再跨区调换学籍,小学入学时就选择教育强区要容易得多。
有一位父亲花大价钱把孩子送进实验二小。小学6年,同学们秉承快乐教育的理念,什么班也没报,最后都升入了理想的初中。只有他虽然有钱,却没有关系,还得逼着儿子报班自学。他无奈地称儿子是“陪太子读书”去了。不过,许多有钱人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入景山学校、实验二小这样的名校,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是去积累人脉,混“圈子”去了。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13期 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