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历史散文的道德观研究
马小敏在2013年第3期《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道德在历史与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散文因其碎片性与抒情性更是将其放大。因道德尺度与历史前行方向并非总是一致,写作者的态度便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便充分体现了创作者道德观作为标准的退场与突围,这其中隐含着个人主体对物质至上的时代环境的抗争,但也潜存着值得警惕的道德理想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倾向。
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要平衡
郑秉文在7月6日《光明日报》上说,中国社保制度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同时也应注意一些潜在倾向。首先,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而不应就某一指标简单地向发达国家看齐。其次,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未来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保制度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二次分配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大包大揽。再次,繁荣时制定的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萧条时的适应性,高速增长时,一定要预测到未来经济进入稳态后的福利刚性等问题。第四,要充分认识到社保制度的双刃性。要将不同发展水平下,福利水平与劳动力市场弹性之间的平衡点与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