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杂家”仙逝 “第一”永存

    《 文摘报 》( 2013年07月04日   06 版)

        6月28日凌晨5时30分,堪称“华师一宝”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李育中与世长辞,享年103岁。博学、平易近人、淡泊豁达,他身上有太多优秀品质值得人们回忆。

        回顾李育中一生的学术成就,你会发现他没写过太多书,这似乎与他“岭南文化名人”的称号有些不符,但细心了解,你会发现,李先生一生中有数不完的第一。

        1933年,22岁的李育中在香港最早翻译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诀别武器》(现通译为《永别了,武器!》);1936年,25岁作为香港第一人,被茅盾采录文章编入《中国的一日》;1938年,国内第一人撰文介绍马雅可夫斯基,文章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他还是第一个将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卡夫卡介绍给中国读者,并翻译其作品。

        1942年,31岁的李育中参加了抗日远征军。随杜聿明将军率领的中国缅甸远征军在缅甸抗击日寇,曾担任杜聿明的英文秘书和《大刚报》战地记者,1943年初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后获得全国“抗日战争时期老作家”称号;1946年,35岁的他第一个向国人介绍萨特和毕加索;1948年,37岁时于国内第一个在报上撰写长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芭蕾舞艺术。

        解放后,李先生创造第一的脚步也未停止,1978年,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开设广州第一个美学讲座,引起轰动;1979年,他第一个以《鲁迅与尼采关系新探》为题,考证尼采思想与哲学,成为国内为尼采翻案的第一人;1988年,第一个在中国内地写文章评介李敖其人其文。

        (《羊城晚报》7.1 林世宁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