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上清华不拼爹”要追求普遍性公平

    《 文摘报 》( 2013年07月04日   02 版)

        在四川省考生即将填报志愿期间,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公开称,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在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上,已连续三天发布消息来说明这一问题,此举希望考生“上清华,不拼爹,拼实力”。清华称,自认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四川考生可申请单独测试。

        “上清华,不拼爹,拼实力。”这确实是一句响亮的招生广告,尤其是在高考招生公平备受质疑的当下,各种加分乱象泛滥成灾,的确需要招生高校站出来说“不”。以北京为例,享受加分投档的考生共9700余名,享受优先录取的共3600余名。今年北京高考报名总数为72736名,这意味着,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了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如此大范围的高考加分,早已偏离了加分政策的本意;可以很肯定地说,其中断然少不了会有很多拼爹拼钱拼腐败的加分。在“一分足以秒杀万人”的高考招生录取中,这对那些全凭实力“裸考”的考生,肯定极不公平。

        这个意义上,清华拒绝那些虚假的二级运动员们,是正义而且公平的,这不仅是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利,更是对高考加分乱象的主动出击。可是,清华只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加分,却对其它地方存在的造假行为区别对待,味道就有点不同了。

        高校都应该像清华那样喊出“不拼爹,拼实力”的招生口号;但这不应该是对某地的“特殊惩罚”,而应该是对学校声誉与招生公平的普遍追求。

        (《法制日报》7.1 舒圣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