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多年近10%的快速增长,今后很难再保持过去那样的增速。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弱,高投入、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来了。如果再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阶段的经济增速就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误认为经济增速趋缓下行是经济形势在变坏。经济增速在7%~8%之间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
从我国当前的就业状态看,尽管经济趋缓下行,但就业总体状态良好,说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变坏,宏观政策应“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劳动力是关键生产要素,也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其就业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增速的上限。不管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经济增长率不是取决于物质要素,而是决定于“可供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可供劳动力数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可由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来弥补,如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复杂劳动创造更多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靠宏观调控的应急政策可以解决的。其实我国的根本问题也就在这里。
“稳增长”是必要的,其内涵是避免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以使结构调整在相对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以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个意义上,“稳增长”即为了“稳就业”,或者说,只要就业稳住了,失业率没有上升,也就意味着“稳增长”已经实现了,而不论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
关注就业,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了增长,关注了社会公平,也关注了分配格局。从关注增长,转到关注就业上来,并把改善就业状态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也是促进结构调整的要求,因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调整的有效性。
(《北京日报》6.24 刘尚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