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都市“通婚圈”下的无奈

    《 文摘报 》( 2013年06月11日   08 版)

        一个周末,年轻漂亮的李菲被妈妈拽到了上海的人民公园。在这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这里就是白发相亲角,是以50后、60后的父母为主体的“交易市场”,他们的“商品”则是自己的儿女——70后、80后和90后。

        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有这样的特殊公园。

    爱情是一场买卖?

        这是李菲第一次来到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她看到,蓝色的遮阳走廊里,一张张适龄男女青年信息的广告,被整齐地贴在广告栏上,有的广告纸还配有照片。父母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摊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信息更显眼些,他们干脆将信息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甚至把纸板夹在树枝上。

        李菲不情愿地随妈妈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坐在她旁边的,是58岁的企业财务人员老曹。他在上海拥有3套住房,来相亲角是为27岁的女儿找对象。

        在老曹眼里,现在的择偶行为完全可以用经济术语来解释:“爱情本来就是一场买卖,无论多么天真无邪的两小无猜,用零售业的术语来说,都是推销自己。市场潜力大,期望值高,叫价自然就高一点;市场潜力小,走势低迷,自然就要委曲求全。就像如果你手上那块地有石油,就一定不会把它卖给房地产商。”他认为,相亲角就是“自由市场”,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坐在老曹对面的苏阿姨,是在上海落户不久的“新上海人”。她的儿子目前有女朋友,但她“不是很满意”,想另找“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

        苏阿姨也用市场化的语言为自己辩护:“因为我特别知道社会的行情,婚姻就像买东西一样,凭人介绍还是范围太窄了,还是应该到市场来看看,可以挑。这也是一种进步。”

        让李菲印象特别深的是,“摊位”前一位女孩家长的一声叹息:“今天生意不太好,来问情况的男方家长太少了!”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女儿的婚姻已经异化成了一种“生意”。

    没有硝烟的谍战剧

        表面上,“相亲角”大都是一派祥和景象,但婚姻市场上内部竞争机制的存在,让相亲角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孙沛东发现,在这里,父母之间“是没有闲谈的”。每句话都犹如谍战剧台词,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个“摸底”的企图。

        一天傍晚,她曾无意间听到两位家长间的对话。双方似乎都对子女感到满意,临别时,女方家长问男方:“你这时回去,家里人都等你吃饭吧?”“走高速开车回去也就1个多小时。”“那你回去晚了,小区好停车吗?”“我们小区车位少,但停车费倒是很便宜的,才5块钱1天。”

        问题看似平常,却含深意。这位母亲向孙沛东透露,她是为了打探对方的居住情况:“按天计算停车费,说明他住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或者郊区的中档商品房。从市中心到家走高速需1小时,也就证明了是郊区的楼盘。”“房”,已成了待婚青年及其家长的普遍焦虑。

        此外,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户口“战争”依然存在。

        上海土生土长的李菲就看重本地户口,根本没有把外地人列入考虑范围。当被问及同事中有无合适的人选时,她说:“同事很多是外地人,因为我是本地的嘛,就很难找对象了。”

        孙沛东总结,除了户口,相亲角的婚姻市场有“黑六类”:年龄大、形象不佳、职业歧视、有婚史、性格问题和属相“污名化”。这些特征,恰好折射出了适用于相亲角的普通择偶标准。

        时代变迁,中国青年的择偶标准也一变再变。个人的形象资本、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地位,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更加显著。

        “在相亲角,情感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化所渗透,导致了异化。爱、情、美被标了价,人的价值被分割成若干内容和等级,失去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相亲对象之间的明争暗斗,一次次‘探底’的企图和尝试,也让真正具有情感内容的过程被舍弃了。”孙沛东说。

    人气高,成功率低

        目前,上海人民公园“生意红火”,每周末的家长都超过500人。在杭州的万松书院、黄龙洞公园相亲会上,相亲者也摩肩接踵。

        然而,市场方式能否解决中国年轻人情感的问题?孙沛东的调研结果耐人寻味。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不足1%。这到底是为什么?

        孙沛东认为,正是市场化的方式,造成了低成功率。

        “人民公园这里的价码,是中国最高的。”被称为相亲角“信息达人”的52岁电焊工老林略带夸张地说。

        妈妈告诉李菲,相亲角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价格。男的必须要有两室一厅、最好位于市中心;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房产名字必须是本人;工资每月8000元以上。“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到人民公园来找女朋友”。

        李菲身高170厘米,工作稳定,家庭条件优越。妈妈说得直白:“在这里,你选择空间大,看好哪个就可以直接问他信息。”

        老林说:“到相亲角来的,基本都是想打翻身仗!女孩自己挣5000块的,想找1万块的;挣1万块的想找两万块的;明明自己家里有房子,还要找个住在市中心的。男孩也想找比自己强的女孩,最好也有房子,省得以后离婚被揩油……”

        “来相亲角的很多人都有‘钓大鱼’的嫌疑。”孙沛东认为,男性和女性均有依靠心理,希望“攀高枝,搏上位”。一位替女儿相亲一年的母亲对她说:“在这里,优胜劣汰很明显的。没房没车没钱没权的小青年,你要怎么讨老婆啊?”

        孙沛东研究分析,“白发相亲”的方式,一方面的确扩大了可选择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使父母们容易产生“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理。他们的行动看似积极,心态上却是只求最好,这反而降低了成功率。

        “这里的父母都不肯吃亏。男的也想占便宜,女的也这么想,就没法谈了。这里为什么成功率低?原因就在这里。”老林总结道。

        父母们的急于相亲,让子女“又爱又恨”。颇让人玩味的一个细节是,相亲角的人流高峰集中在周六。“因为周六父母们谈好后,孩子们周日就可以见面了。如果周日来谈,他们马上就要上班,没时间见面。”50岁的杨阿姨说。为了27岁的女儿,她来相亲角“摆摊”已经4年多了。

        对于妈妈对自己的“劫持”,李菲表示很无奈,完全不是出于自愿。“如果以前,我是怎么都不肯来的,但现在年纪大了,确实是迫于压力。”    

    中国青年的“通婚圈”

        那么,“不肯吃亏”的相亲角就是丑恶的吗?实际上,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

        孙沛东发现,相亲家长所处的社会阶层都是相对小康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者普通市民。在他们面前,城市贫民和在城市的农村人口被排斥在“通婚圈”之外。这些家长为子女筛选的“结婚候选人”,都是在同一社会阶层、经济水平下的,形成了同一社会阶层、经济阶层的“通婚圈”。这被称为“阶层内婚”。

        “相亲角以阶层内婚为目标的择偶标准,表明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壁垒正在强化,社会结构也在固化。”孙沛东说。

        西方学者发表在《美国社会学研究》上的研究认为,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阶层内婚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人们通过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动机逐渐下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才会随之下降,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的婚姻才会增长。

        然而,中国的相亲角却呈现另一种图景:“GDP高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羞羞答答地滞后,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婚姻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择偶与婚姻中的经济考量日益深重。”

        原本年轻人应该自由追求的“幸福”,已经发展成一条明晰的产业链。

        “假定一个年轻人产生恋爱渴望,他很可能会去交友网站搜索信息,或者参加单身俱乐部、8分钟约会、万人相亲大会等,然后通过情书公司表达爱意,成功后,就会购买情侣系列的产品,以显示两个人的亲密,继而发展到联系婚庆机构举办婚礼,最终买房结婚。”

        孙沛东敏锐地指出:“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但在子女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合在了一起。”

        (《中国青年报》6.3庄庆鸿 谢宛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