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回归人员再犯罪的比例,一直是司法部门工作的难点。
“10个人中能有5个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沈阳市于洪区司法局劳改劳教社会工作科科长许伟介绍,剩余的人只能“自谋生路”。而那些“自谋生路”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受到歧视找不到工作而再次犯罪。谁来帮助他们?
在沈阳,张立祥兄妹和塔湾车行的出现,是一个福音。一个小小的塔湾车行,不仅每年有1.5亿元的营业额、600万元的税收贡献,还做到了300余名回归人员“零再犯”。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车行的正式员工,如果算上在车行租赁“档口”的小老板们雇佣的回归人员,这里5000余名工作人员中约有2000人为回归人员。
一个少年犯的故事
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困境,于洪区司法局局长王宇深有体会,“给谁谁都不愿意要”。“少年犯一般犯的都是小事儿,小偷小摸、打架滋事,一旦判刑,基本没啥出路了。”于洪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金京玉10年前就注意到塔湾车行,她促成法院与车行签订“失足少年安置协议”,将获判缓刑的少年犯送来车行“上学”,“找了多少家关系好的企业都被拒绝了,只有塔湾车行答应下来”。因为同样有过“浪子”经历的老板张立祥亲身感受过这种被拒绝的滋味。
那个由金京玉送到塔湾车行来的刘强(化名),他的遭遇令人潸然泪下。刘强曾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被跆拳道教练认定是棵“好苗子”。为给重病的妻子治病,刘强的父亲办了14张信用卡透支了20万元,最后差5万元没能还上,以“诈骗罪”被判入狱5年。刘强放弃了最喜爱的跆拳道,要回1800元学费,但只够母亲两三天的药费开销。此后母亲很快去世、奶奶改嫁、同父异母的姐姐外出打工不理他。
一群小伙伴同情刘强,纷纷让他到自己家住。和一群不爱上学的孩子混在一起,受到“恩惠”,刘强唯一“还人情”的方式就是帮人打架。最惨的一次,两只胳膊被打得双双骨裂。那次打架以后,奶奶彻底不要他了。冬初的一天傍晚,还只穿一件半袖衬衣的刘强,实在扛不住,上奶奶家取衣服。奶奶却死活不开门。整整一宿,刘强等在楼道里,饥寒交迫,觉得“这一夜,比一年还长”。第二天一早,奶奶从门缝里甩出一句话:“你的破衣服早就叫我扔了。”连看都没看孙子一眼,老太太又“砰”地一声迅速关上了防盗门。刘强又给外出打工的姐姐打电话,可姐姐一听是他,一句话没说立马关机。此后再拨打这个电话只听到“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
一个月后,刘强因抢劫罪被捕。他抢了别人16块钱,花15元吃了一顿麻辣烫、喝了两瓶矿泉水。
案子到了金京玉手里,为给刘强找学校上学,“我把认识的所有领导、局长都找了个遍”,半年多时间,终究没能解决。后来,她把刘强送到了塔湾车行。在这里,刘强和其他少年犯一起,住在统一的宿舍,有衣服穿、有饭吃,每月还有工资。
“大哥”和“大姑”
62岁的张立艳负责所有回归人员在塔湾车行的饮食起居,也包括那些少年犯,“孩子们的工资我负责看着,等他们‘毕业’,一并还他们”。在这里,结婚成家就是“毕业”。
5月3日,现年20岁的少年犯张光远毕业;5月21日,父母双亡的小青年白云飞即将毕业;6月12日,在塔湾待了近10年的“神偷”徐庶才也要毕业了……张立艳的屋子里,平行叠放着4台39英寸的电视机,“今年4个人结婚,俺家老大给他们一人送一台”。
张立艳管58岁的弟弟张立祥叫“老大”,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而在塔湾,从没人管老板张立祥叫张总,一般的称呼都是“大哥”或者“老大”。
“大哥,要结婚了,还差3万块钱。”白云飞来找“大哥”借钱,“大哥”两秒钟做出反应,“给两万,跟张光远一个标准!”结婚的车队是统一的奔驰、宝马车队。回归人员不论生老病死,张立祥都是一管到底。一个兄弟得了阑尾炎,大哥二话没说,付了两万多元手术费;孩子们“倒车”没本钱,大哥给钱买车,挣了算他们的,赔了算自己的;刘强要上学、要去监狱看父亲,大哥四处打点,拎着大包小包给他父亲捎去。
张立艳是孩子们又爱又怕的“大姑”。车行春节联欢会上,几个孩子齐刷刷向她敬礼,喊了一句“大姑,我们永远爱你”之后,又互相说了两句悄悄话,一起走到张立艳跟前鞠了一个大躬,“妈—妈—好!”
张立艳紧看着这帮曾经的“少年犯”。“年纪小,不懂事,可不得看紧些,不然出去再轧了坏道怎么办?”每个孩子都必须住在宿舍,早上8点前起床,夜里10点前睡觉。为了让孩子们收心,张立艳早早地带他们去逛早市,买些吃的、用的,新衣服啥的;晚上就陪他们打牌“斗地主”,故意输些钱给他们,多则八九十,少则二三十。
和孩子们在一起,张立艳笑过,也哭过。“什么单位,管那么严!出去溜达溜达都不行,真变态!”张光远的女朋友曾指着张立艳的鼻子大骂。张立艳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吵归吵,张光远与女友结婚那天,大姑还是出现在现场祝福新人,“总归是自己家里人,跟自个儿孩子一样,不跟他们计较”。
“把人当人”
张立祥的抽屉没有上锁。“根本不用锁,锁了也没用。这里高手小偷有的是”。张立祥办公室的门长期开着,每天至少有十几拨人到这儿找“大哥”,他不在时,大家就自助喝水沏茶、吃些水果。20年来,“神偷”云集的塔湾车行从来没有丢过钱或者其他物品。不仅如此,“神偷”们还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时数次向灾区捐款,累计捐款超过14万元。
李文杰,一名曾经的“惯偷”。8次“进宫”,累计在监狱住了13年又6个月,3次剖腹自残以躲避警察的追捕。然而,到了塔湾车行的李文杰再也没有偷过,现在存了钱,打算找个伴儿安定下来。当年,前妻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来到监狱与他签订离婚协议,那是他人生中最糟的一段日子。20多年过去了,现在是他“最好的状况”。
“在这里不受歧视,大学生、下岗职工跟我一起工作,没人瞧不起我。”如今的李文杰,每月到手的保底工资1100元,张立祥给所有人都上了“五险”,还补足了蹲大狱时的欠费。李文杰每月能倒一台车,还能“对缝”做二手车中介赚一些,一天三顿免费,一年四季公司都发新衣服,每月净赚四五千元。李文杰现在在圈内以诚信经营闻名,“绝不以次充好,绝不制假售假,什么品质卖什么价钱”。
“人就是这样,你说他是好人,他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你越说他行径恶劣,他越破罐子破摔。”于洪区司法局局长王宇说,“贼窝”里之所以不丢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贼”在这里没被当贼看。为了缓解矛盾,张立祥曾辞退了个别偏见较深的大学生和下岗工人。“他们没了工作还能再找,回归人员可不容易再找工作”。
呼吁政策支持
这种对回归人员的偏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塔湾车行的公益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服刑在教人员及其家属的心;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恰恰利用这一点攻击车行。“没有名分、没有政策,谁都可以欺负塔湾车行。”为此,张立祥这个身高一米八几的东北大汉曾开着车偷偷跑到郊外哭过,也曾被气得眼冒金星,最后不得不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到政府办事儿,带着礼品却常常连管事领导的面都见不上;向政府反映一下企业诉求,张立祥说10句也抵不过别的老板说一句。税没少上、钱没少挣、事儿没少干的他,对这一点不服,“人家有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说话,就是比俺们有分量”。
前几天,一名原全国政协委员来车行卖车,卖车不成便以“调查黑社会”为由“埋汰”车行,“这里尽收些不三不四的劳改犯,不是黑社会是什么?”几年前,塔湾车行的竞争对手,在辽宁省两会上分别以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身份连续两年写提案、议案,状告塔湾车行“涉黑”。那两年,张立祥被调查得够呛。如今,得到司法系统正名的塔湾车行,仍然保持着当年被调查时的“谨小慎微”——每周开会进行“普法”教育,并全程录像做会议记录;为每个回归人员建立工作档案;在车行交易集中地装上摄像头,以防产生纠纷时“说不清”。曾经就有竞争对手派人来塔湾车行挑衅滋事,几名回归人员险些上当“出手”,幸好被张立祥兄妹及时阻止了。
张立祥打算成立一个辽宁省民营企业回归人员安置协会,为更多的民间“草根”安置基地正名。“如果能成立协会,我有办法让更多朋友加入收留回归人员的行列。”然而,这个民间组织历时半年多,依然“办不下来”。“愿意为回归人员做点事儿的人太少了,不歧视他们就算不错了。”
说起政府出钱向民间安置基地购买回归人员安置服务,张立祥笑着摇摇头,他不懂啥是“社会管理创新”,也头一回听说什么“政府购买服务”,他只有个简单的愿望,“希望有个成文的制度规定,明确民间安置基地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中国青年报》5.21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