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如何构建符合国情的福利体系

    《 文摘报 》( 2013年05月21日   06 版)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福利保障现状?怎样科学判定福利水平的高低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钟仁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各国产生“福利病”的根源在于,社会保障的发展速度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理论上来说,社会保障水平越高,“福利病”就会越严重。

        “福利病”是社会保障发展中很难避免的一个难题,对“福利病”不必过分担忧甚至恐慌,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让“福利病”最小化。在完善福利制度的同时,政府应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实现这一目标,需立足以下重点。

        第一,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应该摒弃以户籍、身份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既然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机制,就应该坚持以收入水平的高低为主要依据,以此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给予更多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其缩小贫富差距的杠杆作用。

        第二,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能够促进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合理地流动,也可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权益,这亦符合国际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趋势。

        第三,实行以居住地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果说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是要求实现本地区内经济社会的自由循环,那么实行以居住地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达到地区之间经济社会自由循环的首要条件。

        (《解放日报》5.15)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