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应该受到尊敬
记 者:从1979年创作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至今,你的创作贯穿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你如何看待当前文学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王安忆:时常与一些人聊起中国当代文学,发现他们对当代文学的反应是非常平淡的。上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曾一度繁荣,如今虽然没有那时的景象,也没有太大的后退。我们会看到作家们都在认真地写作。在这样的境况下,文学成为被数落的对象是很不正常的。曾记得在世界杯足球赛场上,葡萄牙足球队员臂戴黑纱,默哀3分钟后才开始踢球。他们默哀的人,就是刚刚去世的用葡萄牙语写作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在任何一个国家,文学都应该受到尊敬,文学决定了所有艺术的表述。
小说中的故事都是当下的生活
记 者:在你的许多作品中,上海不断成为被书写、被关注的对象,你怎样描述自己跟上海的关系?
王安忆:我跟上海是一种比较“紧张的关系”。我不喜欢这个地方,但是我居住在这里。让我离开这里,我的生活又不习惯。你的所有经验都在这个地方,很难用爱和不爱去解释这种关系。
记 者:你小说中的上海基本上停留在过去的时光、人物身上。对此,有人会将你的小说贴上怀旧的标签。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王安忆:小说写的一定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的写作都是在追忆似水年华。但是我绝对不是怀旧,小说中的故事都是当下的生活。我是当下感特别强的人。在我的写作里,只有《天香》和《长恨歌》里的第一卷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其余的生活都是当下我经历过的。我很难去想象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东西。
年轻人的问题是“写什么”
记 者:《天香》以绣艺写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你是否在尝试一种新的家族叙事方式?
王安忆:《天香》中的家族叙事也要遵从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逻辑。为了传播绣艺,女性付出了劳动,并在传播中成长,其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这个家庭为什么会沦落到要由女人来养活。宏大的史诗性的叙事,与我还是有距离的。在我的小说里,最主要的还是个体。当我写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找不到人物性格的时候,一旦找到这个性格,一切就顺利起来。
记 者:你现在在复旦大学讲授写作课,你认为现在年轻人的写作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王安忆:年轻人创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什么”。他们对自己真正的生活经验、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忽略的。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充满了暗示,文字的东西又特别多。他们看很多网上、媒体的东西,看别人所谓成功的小说,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差不多,像校园里的爱情,读起来都寡淡如水。
(《文艺报》4.11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