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文化视点

    电影节需要自己的文化基因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23日   05 版)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16日晚于北京天坛祈年殿拉开帷幕。本届电影节除了延续前两届的北京展映、电影嘉年华、中外电影论坛等主体活动之外,最大的亮点是新增了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共有15部中外电影将角逐今年“天坛奖”的10个奖项。

        评奖是一个电影节品牌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均设有闻名遐迩的电影奖项。电影评奖有利于弘扬电影节的文化主张,培育电影节的品牌特色,打造电影节的核心价值,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电影业界参与电影节的积极性,进一步融汇国际高端电影资源,提升电影节的业内参与度和国际影响力。

        “天坛奖”的核心价值为“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美美与共”,则源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处理不同文化关系所提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表达了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兼容并蓄的精神。

        主办方对于“天坛奖”核心价值的设定,表现出一种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姿态。同时,它也意味着要在中国民族化审美心理中确立一种世界眼光。

        另一方面,如何在这种兼容并蓄的价值追求中,树立自身特色,打响品牌,是评奖主办方需要进一步思考并明确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奖项,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银熊奖”特别钟情于反映现实社会的题材,而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则乐于嘉奖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创新的作品。这些电影奖并没有因为其个性而影响声誉,反而其声誉恰恰建立于这种差异化的个性之上。

        “天坛奖”的设立只是一个开始,如何使奖项深入人心,真正具有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明日报》4.17 饶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