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昆明水危机:“引水济昆”另一面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16日   01 版)

        3月11日,昆明市政府分管水务的副市长王道兴,带着市里一群水务官员,匆匆赶往百余公里之外的市北深山区去“找水”了。 

        “这次他们是去考察几个泉水点,那里每天有几万方的水量。”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昆明分局高级工程师崔松云告诉记者。

        事实上,相对于昆明每天95万立方米的正常供水量,这点水源不过杯水车薪,但眼下的旱情使得昆明市政府不得不先抓住这根“救命稻草”。3月1日起,昆明开始实施减量保时段供水,每天压减10万立方米。进入4月以后,压减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到15万立方米。

        昆明缺水,由来已久。但30年来,这座西南边陲省会城市的应对逻辑却简单而固执——“引水济昆”。 

        1996年起,昆明实施著名的“2258工程”,即用两年时间,2亿元投资,从昆明郊区每年调水5000万立方米,解决城区80万人饮水问题。1999年底,投资近40亿元人民币的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又开工了。30年来,昆明走在“引水济昆”之路上,难以歇脚。 

        昆明的经济体量在几年前已占到云南全省的三成。现在,如果把30年中昆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消减纳入考量,地方政府“引水济昆”的逻辑就呈现出复杂面目。

        公开资料显示,近10年来,昆明市常住人口以每年6万多的规模增长。于是,2008年到2011年的4年间,昆明每年用水量以同比20%以上的速度增长。依据有关数据测算,2001年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65立方米,2006年则降至227立方米。 

        另一项测算结果显示,同期昆明生活、生产用水的5年增长率分别为-20.5%、6.7%,但以绿化等城市生态用水为主的“其他用水”,5年增长率为418.5%。 

        “明明昆明缺雨少水,却非要把人往这里集中,说这是城镇化、工业化,然后再跑出去漫山遍野给大家找水喝,说这是‘引水济昆’,是民生工程。”云南某高校水资源专家评价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迫于缺水压力,昆明启用滇池水。但这头从滇池抽水,那头数十条入湖河道又被排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如今,昆明市政府每年对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接近当年财政支出的近1/3。 

        昆明人对这座城市常年缺水的反思,从未停止。2013年3月12日起,《昆明日报》推出《四年连旱沉思录》。3月15日推出《沉思录》之四时,以“躲在城镇化背后的水资源压力”为主标题,直指昆明“新增城市人口,新造用水缺口”的水务真相,并着重阐述了“任由主城区‘摊大饼’式无序扩张,难免会出现人口严重膨胀,水、土地、粮食等资源‘超载’的现象”。 

        然而,与地方党委机关报的反思不同,作为地方政府水务职能部门,昆明市水务局展望“十二五”工作规划时,拿出的是一长串水库建设清单。“十二五”期间,该市计划新建10件中型和31件小(一)型水库。而云南向中央争取的“滇中引水”工程,总投资估算一度为680亿元,并声称能够真正解决以昆明为龙头的整个滇中城市群缺水窘况。 

        (《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14期 康正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