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德国的学术洁癖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16日   07 版)

        近年来,一场刮向德国政坛的论文抄袭追查风,让国防部部长古滕贝格、教育和科研部部长沙范、欧州议会副议长梅林、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议员迪特·亚斯珀、自民党政客查奇马卡吉斯、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议会主席格拉夫等高官要么中箭落马,要么灰头土脸。

        在德国,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可以永远将头衔放在名字前,印在护照和其它证件上。如果你是博士,那么你的银行卡、保险卡、交通卡上都可以印上“Dr.”(博士的缩写)的字样,如果拥有两个博士头衔,还会并排印上两个“Dr.”。

        德国如此崇尚博士头衔,与博士学位“难拿”大有关系。德国学术制度之完备、要求之严苛举世闻名。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中写道:“德国大学对论文要求十分严格,题目一般都不大,但必须有新东西,才能通过。有的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已经待了六七年,学位始终拿不到,关键就在于论文。”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教师郁喆隽也告诉记者,他看到过一个数据,在德国,文科生平均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是5年,很多人读10年以上。“论文评审也很严格,一般需要3个以上教授写实名的论文评语,且会被永久归档。”

        正因为德国对本国的博士水准极为自信,所以德国并不对其他国家培养的博士一视同仁,甚至对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博士也并不见得全部认同。前几年有消息说,一个美国名校毕业的博士在德国就业,因为涉嫌滥用“博士”头衔而被地方法院传讯,因为根据德国的《学术头衔使用法》,即使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德国也不能在名片上印上“Dr.”。

        博士头衔如此被崇尚,要求如此严苛,因此,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德国社会是不能容忍的。

        说到这个,所有受访者无一例外地要提到一个词——“洁癖”,并认为这是德国社会自我净化的原始驱动力。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德国大学自主启动对学术不端的调查,调查过程没有受到行政干预和舆论影响,也没有因为校友是政治明星就“主动护短”,而是一切以学术标准为准绳,这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学术尊严,也强化了大学的公信力和独立性。

        为了维护博士学位头衔的荣誉,德国很早就颁布了《学术头衔使用法》。对敢于伪造学位的人,德国更是制定了法律予以惩罚。

        (《中国青年报》4.10 叶铁桥 高四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