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习近平主席选择将非洲国家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之一,各界再次将聚光灯对准中非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美国政府最近的研究报告尝试比较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和投资活动的异同。
贸易:中国已超越美国
在2001至2011年期间,中美与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的发展,总体均呈向上趋势。中国在2009年首次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已接近美国的3倍。
中国和美国从该地区的进口都以自然资源(石油和各类矿产)为主。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如棉织品和鞋。机械和交通设备器材也是中美出口的重要部分,但美国主要出口机动车和土木建设设备,中国则主要出口船舶以及电信设备。
援助、贷款和投资:各有千秋
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援助领先于中国:从200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92亿美元。据估计,2001年至2009年间,中国累计对整个非洲大陆提供了约为60亿美元的援助。
中国对非洲的政府贷款数量较美国更为可观。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贷款,在2001到2011年期间累计达到116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过去的7至8年间向整个非洲大陆提供了大约380亿美元的贷款。
投资方面,在2007至2011年期间,中美两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外投资波动较大。两国最主要的投资领域均为采矿业。
中美几乎不存在直接竞争
对中美在三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肯尼亚、安哥拉和加纳)的经济活动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公司往往集中在基建行业,美国公司则更多在高端技术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如油气开采等。除了通信技术产业,中国和美国的公司通常进入完全不同的经济领域进行经营活动,直接竞争非常有限。
非洲的影响不能低估
非洲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使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从海外投资中获得实益,例如:要求海外投资者雇佣一定比例的当地员工,与当地公司合作经营项目或者使用当地材料等。
在这些政策之下,中国企业在加纳和肯尼亚雇佣了大量当地员工,促进就业。加纳和安哥拉要求海外投资者在进行石油开采投资的过程中,履行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开展各类社区建设项目。
因此,非洲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海外投资者的行为和投资模式所发挥的影响不可低估。
(《青年参考》4.4 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