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发布过4版毛泽东主席标准像,很多人猜想,这是最优秀的摄影师用最顶级的摄影器材拍摄的。其实,这些标准像从选片、修版到制作,均出自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和翻修组组长陈石林之手。2013年年初,陈石林讲述了那段难忘往事。
一
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政治局委员、常委十大元帅、十大将军都到中国照相馆拍摄了标准像。毛主席工作忙,中央新闻摄影局的摄影师来到中南海为毛主席拍照。由于种种原因,拍摄的标准像不理想。
记得大约是在1950年深秋的一天,中央新闻总署副署长萨空了找到我,希望从报道毛主席的新闻及工作照等资料图片中挑选出一张照片,通过后期加工,制作标准像。
我1950年7月进入中央新闻摄影局,在技术组任组长。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开始翻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毛主席照片,经过多次比较,我选中了毛主席在1950年9月与部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上,毛主席是半侧面,后面幕布的影调也比较深。我把这张照片中的毛主席像从第三枚纽扣以上裁下,经过两天的加工修整,制作出了第一张半侧面毛泽东标准像。画面中的毛主席面目端庄,和蔼可亲,真实展现了领袖风采。
毛主席审阅后非常喜爱,我们闻讯后制作了一批照片贴在卡纸上,呈送给毛主席,他作为最珍贵的礼品签名后送给国内外嘉宾。
1950年10月,这张照片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成为第一张官方正式公布的毛主席标准像。
二
1951年春天,我又接到了加工制作第二版毛泽东标准像的任务,这次要求必须是正面标准像。
当时,我在一张团体合影中找到了毛主席正面像。这次,我将毛主席头像从合影中单独裁剪下来,然后用刮刀把膜面的黑色背景一点点刮干净,修成白色的背景,烘托出毛主席面部形象。不过现在来看,当时刮得太细了,头发看上去显得有点假。
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二张毛主席标准像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挂到1959年,由于只有“五一”和“十一”才挂出来,人们的印象并不深刻。
三
1959年9月,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决定拍摄制作反映毛主席风采的标准像。
当时记者给毛主席拍摄了一张半侧面画像,经加工修整后,面部光影还是不够理想,于是领导找到我要求再加工。
这时,我已是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和翻修组组长。当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好相机,不能把毛主席的形象真实表现出来,必须要进行后期修整,最终照片被毛主席亲自选中。
国庆节当天的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张标准像。1960年至1966年,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也是以此为摹本绘制的。
四
1964年,有人对我制作的第三幅毛主席像提出了质疑:毛主席为什么只露出了一只耳朵?左边的眼睛为什么有些偏上?这是不是“偏听偏信”?有关部门因此决定制作一幅毛主席正面双耳标准像。
我让摄影记者拍摄了一张底片。可受客观条件限制,毛主席嘴角影调很深,眼神不够明亮,显得非常苍老,这张照片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我被要求继续对照片进行技术处理,一个星期后我完成了任务。第四幅毛主席标准像从1967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1998年,我遇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她说这张照片非常好,不论从哪个方向看,主席的眼睛都在看你,主席很喜欢。
其实在“文革”中,我还制作过第五张毛主席标准像,当时照片拍摄和制作技术都日趋完善,可惜那时的毛主席已经年逾古稀,面庞臃肿,虽然进行了局部修饰,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掩饰其老态,最后无奈只能放弃了。
(《北京青年报》3.25 王永)